1979年,中國恢復了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百廢待興,體育熱情暴漲。中國女排從1981年開始五連冠,體操王子李寧曾在一項世錦賽上拿到七項項目中的六枚金牌,1984年首次參加奧運會就拿到了15枚金牌,甚至連飽受詬病的中國男足也差點打進了世界盃。
而網球運動那時候已經蓬勃發展起來,中國網球隊也會經常組織去參加下國外的比賽。然而網球教練沈建球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命運會因為一次出國比賽而改變。1982年7月,沈建球帶領4名運動員,1個領隊,赴美國參加聯合會杯比賽,其中就包括19歲的女運動員胡娜,那時的胡娜是冉冉升起的一個希望之星。
卻沒料到,第二輪比賽前,胡娜失蹤,隊里怎麼也找不到。
無奈中回國後,沈建球忐忑不安,不料的是一年後胡娜突然冒出,向美國申請避難,並獲得成功,原來胡娜羨慕國外的花花世界不願回國。此事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中國兩國甚至中斷了一段時間文娛交流,沈建球被嚴厲處罰,丟掉了工作。
而胡娜1996年定居台灣,並結婚生子,長期未回大陸一次。
2014年11月18日,胡娜終於回到北京了,原來是準備自己的畫展,她輕聲細語,根本感覺不到之前做過運動員,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她也是連連稱道。
而在回國前,胡娜給自己曾經的教練沈建球打了電話,告訴他要回國辦畫展。
然而,78歲的老教練卻沒有聽到他想要的答案,他說「在我記憶中,她沒有向我道過謙,但基於修養我原諒它,可不代表她沒錯,她應該反省」。
BBC透視中國:胡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最近在台灣定居的前網球選手胡娜在北京舉辦畫展掀起輿論波瀾,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因為網球選手改行畫畫的成就有多大,而是因為她是80年代轟動一時的「胡娜事件」的主角。
1982年胡娜作為中國國家隊選手在美國參加比賽時失蹤。在美國居留一年後她向美國政府申請並得到政治庇護。中國政府因而向美方提出強烈抗議,並宣布中止1983年中美雙方體育交流。
80年代後期歸化美籍後的胡娜訪問台灣,被台灣媒體作為「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大力宣傳。報道說,胡娜定居台灣後還受到當時的台灣總統李登輝接見和表彰。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32年後,當年「胡娜事件」的主角已經作為畫家在北京舉行畫展還開了發布會。胡娜的「高調」引起不少仍然對「胡娜事件」有記憶的人的反感。《環球網》發表了題為「 胡娜,你欠祖國和人民一個深深的懺悔」的評論。
作者王德華不同意媒體用「出走」的說法淡化胡娜當年「叛逃祖國」的行為。他說「胡娜事件」為西方醜化中國提供了重型炮彈。雖然祖國不追究「胡娜事件」,但胡娜欠國家和人民一個深深的懺悔,更不用說當時她得室友教練和隊友都因為她出走受到了牽連。
生不逢時?
2011年起胡娜在新浪網上有了認證微博:網球胡娜——前中國女網隊員。當時她在微博發帖說:
「我16歲已是全國網球冠軍,而且還有夢想,就選擇去打職業賽,當時國家體育體制還不允許個人單飛,我只能用離隊的方式去追求個人夢想,其實心中是忐忑的,如果當時有今天的開放度,我是不會自己單飛的。這有如網球場上的比賽,你被正面封網了,就只能打斜線或挑高球了……」
胡娜似乎認為她在一個不合理的時代作了不得以的合理選擇,現在中國發展了,變得更合理了,殊途同歸,過去的爭議也就不是爭議了。
「政治醜劇」
理解的媒體,鳳凰體育專訪,說胡娜「當年出走單純為追夢」。該網站還發表評論「怒批胡娜叛國的人 你有什麼資格?」這篇貌似討伐的文章裡面不過羅列了中國國家體制運動員出路很窄,選擇很少的個例,從個人的選擇權利角度為胡娜辯護。
胡娜出走後《人民日報》連續發文指責美國和台灣搞政治陰謀促成胡娜申請政治庇護,並沒有把譴責矛頭對準胡娜本人。報道還提到了胡娜「政治庇護」理由(為逃避被強迫入黨)的荒謬之處。
報道說,胡娜在2002年就以美籍及台籍身份獲得去中國大陸的簽證。2003年官方的《參考消息》還報道過胡娜當年出走始末及其近況。胡娜多次返回中國大陸探親並與中國網球界交流,說明當局不願再提當初被官媒斥為「政治醜劇」的胡娜事件,遑論「叛逃」和「叛國」行為。
但2011年修改的中國刑法中仍然有叛逃罪的規定則被胡娜批評者一再提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發展才是硬道理」
叛國行為通常指那些改變對所屬國的忠誠,為脫離所屬國違反所屬國法律的行為,這和通過合法途徑改變國籍的行為有明顯不同。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都有逃往對方的叛國者。
1982年胡娜出逃後中國發生的劇變除了在經濟領域外,在政治方面,當局在放棄過去意識形態的同時,也採取了同樣的「摸石頭過河」的試錯方法。可能是出於這個原因,曾一度令當局難堪的「胡娜事件」也被置於「不爭論」的冷處理範疇。
胡娜說「過去我不懂政治」,「沒有任何政治意圖」。但時過境遷,胡娜現在的作為倒似乎沒有偏離中國改開以來的政治主題:「不爭論」、「摸石頭過河」「發展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