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0年內,每年到底批多少張綠卡,申請PR關鍵因素你要知道~

@ 2016-10-02

前幾天,新加坡政府公布了《2016人口簡報》,其中一張圖片引起了小編的注意,就是下面這張。

2007年到2009年到底是什麼鬼,每年都批准那麼多PR,是不是當年申請PR無壓力啊!

我們抽出2007年到2009年的數據單獨看一下。

由於當時新加坡採取了自由移民政策,也歡迎大家來新加坡,所以2007年到2009年,每年批准的PR數平均在6萬到8萬之間。

大家正享受著申請PR的甜蜜期,突然到了2010年,PR批准人數一下子降到了3萬人不到,和前幾年相比減少了將近一半,估計沒有及時申請的人都在默默流淚,而之後幾年,PR申請的人數一直維持在2萬7到2萬9左右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根據上面圖標,新加坡PR申請整個趨勢是這樣的:

2007到2009年,由於新加坡實行比較寬鬆的移民政策,每年平均批准PR人數為6萬3到7萬9左右

2010到現在,由於受2011年大選等政策影響,每年平均批准PR人數為2萬7到2萬9左右

2007年到2009年批准PR總數為 202,254 ,2010年到2015年批准PR總數為176,355,6年批的PR總數還比不上3年批准的

總結完之後,小編已經絕望了,真後悔沒早幾年申請,好時候真是一去不復返了,不知道PR政策到底會不會再放鬆了,不過最近披露的學生證可以申請PR的消息,似乎又讓我們看見未來還是光明的。

九月初,重磅消息來襲,新加坡移民廳再次開放學生證申請綠卡,有圖有真相。

來自ICA的一封信

根據這封ICA寄出的信,新加坡公立學校(政府學校、政府資助學校、獨立高等教育機構)都有資格申請PR。這樣一來,新加坡公立小學、公立中學、初級中學、工藝教育學院、公立大學、理工學院等都在這一範圍內。

根據一位親身去過ICA的同學講述,流程是醬紫的:

1、在這一範圍的學生可以拿學生證去ICA5樓,讓長官幫自己查看是否在名單內

2、如果在名單內,ICA會當場給申請表格

3、自己上網預約申請

4、到了預約時間,就可以去交材料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收到PR邀請函並不意味著一定能申請到PR,但是也代表著政府對這一群體的認可和肯定,從某種程度上說,收到PR申請邀請函,申請成功的機會更大一些。同時,ICA也提醒各位男同學,申請PR成功,需要服兵役

但已經不是學生了怎麼辦,那只能憑運氣,靠能力申請了,那在申請綠卡過程中哪些因素比較關鍵呢?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些。

1、年齡

新加坡是個老齡化社會,所以年輕人們通過的幾率更高。申請人年紀輕,自然意味著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為新加坡「做貢獻」。

2、職位

申請人的職位越高,工資越多,通過的幾率就越高。畢竟好的馬仔易找,強悍的扛把子難尋。申請人職位越高,那他(她)就越不可替代,新加坡就越想把他(她)留下來。

3、學歷

同樣的,高學歷人才也是稀缺資源。不過這並不是唯一標準,小編就聽說過博士夫婦一起申PR,一起被拒的人間慘劇。

4、行業

新加坡越來越重視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以研發人員或者朝陽產業從業人員通過PR的幾率更高一些。

5、居住時間

雖然在新加坡工作半年後就可以申請PR了,但是最好還是稍微等一等。等待時間因申請人持有準證的種類而異:EP最好等3年,SP最好等4年(下文中我們會具體告訴大家在新加坡外國人可以持有的准證類型)。

6、家庭關係

有長住新加坡的直系家庭成員是很大的加分因素,比如父母或者配偶之類的。

7、回饋社會

義工和捐獻是很大的正面因素,這表示申請人願意在工作之外為新加坡社會添磚加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捐款或者偶爾做一次義工並沒有益處,這會讓ICA認為你是為了通過申請才做的,都是套路,沒有真誠。

8、推薦信

如果能找到本地「德高望重」的重要人士為你寫推薦信,那自然再好不過。

9、融入新加坡

之前有新加坡議員建議,PR的申請條件應更加嚴格,可以在現有程序上讓新加坡人和社區也參與批准程序,比如要得到5至10名新加坡人的支持。

雖然這僅僅是建議並沒有實施,但是融入新加坡社會還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申請人母語不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那麼最好學習其中至少一種並取得相應的證明。對於中國來新人士來講,流利的英語也是很重要的。

10、簡歷

ICA每年審查的PR申請數量巨大,所以如果在申請表上附上一張兩頁的簡歷,標示出所有的重點,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最近ICA也對申請PR做了一些政策調整,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新加坡綠卡(PR)申請5大政策調整!(附最新PR申請攻略)」,雖然錯過了申請PR的好時候,但大家也不要放棄希望,祝願小夥伴們都能申請PR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