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日我同條女食譚仔,點知佢話一定要食三哥,我搵唔到,佢話要分手

@ 2016-10-02

有時同女女食譚仔,有次佢話要食三哥,我屌咩,我點知有乜分別wo,佢仲係街屌鳩我,唉.......真係好樣衰

由譚仔三哥譚澤群及六弟譚澤強,於1996年創立的「譚仔雲南米線」,成功在香港創造米線潮流,首創的麻辣、煳辣湯底米線、尖椒皮蛋、土匪雞翼,風靡一眾好辣之人。2011至2013年更連續三年獲選為「米芝蓮車胎人」推介店。 三哥自小熱愛煮食,家人朋友因三哥對食品的狂熱,紛紛都淪為試味的「白老鼠」。當年三哥原是冶金工人,因行業不景氣及自身對煮食的興趣,1995年三哥與六弟在荃灣福來邨開設茶餐廳,然後經過多番嘗試,慢慢走出米線之路,發展期間,三哥和六弟相繼接受有困難的兄弟加入,願意把店舖股份平均分配,更毫無保留地分享出品秘方,共同經營。於2008年因經營理念分歧拆夥後,三哥與六弟繼續齊心經營,逐步更改店名為「譚仔三哥米線」。 三哥一直沉醉在廚房,由六弟掌管對外事務,內外相應,發展至今已達40多間「譚仔三哥米線」分店,廣受大眾歡迎。於2013年,以全新視覺形象面客,裝修風格簡約及現代化,紅色主調亦突出了辣的味感。 經歷過風風雨雨,三哥和六弟仍堅信以誠信做好出品才是正路,堅持做好自己,才是真理!未來會繼續一步一腳印做好出品、環境和服務,帶領團隊逹成「全國最大米線品牌連鎖店」的公司使命。

譚仔的歷史可追溯至1996年,在2000年間開始,極受香港網際網路熱議,追捧者眾。在2008年因家族經營管理者理念出現嚴重分歧,在協議下拆成兩夥,成為譚仔及譚仔三哥,分別經營。情況一如海天堂和大家姐的爭端一樣。不少網民感到混淆,亦各有捧場者。本條目綜合兩者收錄。

譚仔是當今新世代的潮食:米線配乜餸好、湯底有幾辣、落單阿姐的不純正廣東話口音,都是高登仔的熱門話題。學生哥會相約朋輩食譚仔,挑戰大辣味道認叻。初出茅廬的打工仔貪米線大大碗,糧尾時飲埋個湯可一餐頂兩餐,四十元埋單,成為月入一萬元「廢青」的飽肚恩物,是在麥當勞以外的另一個本土快餐選擇。
譚仔有兩間,分別是「譚仔三哥米線」(屬三哥譚澤群,下稱三哥)和「譚仔雲南米線」(屬五弟譚澤均,下稱五弟),它們本是同根生,○八年分道揚鑣,但各自的譚仔仍流著始創時的血液,食客難以區分,有網友就曾到五弟的Facebook專頁,大叫「多謝三哥」咁話。
兩個譚仔王國因年輕人追捧爆紅,但偏偏昔日一齊打江山的兄弟,變成眼前的勁敵。為進一步搶攻市場,兩者近期都積極建立獨特個性,務求走出自己的路線發圍。其中三哥一方接受本刊訪問時大打溫情牌,首次道出當日譚父偷渡來港的辛酸故事,其業務更原來已發展成一個年度營業額估算高達七億元的米線王國。至於五弟一方也不輸蝕,手頭原來持有逾三億元的物業。
兩個譚仔咁發,真係要多謝各位「廢青」。

【鬥物業】
三哥:三哥一方拒談具體生意收入,但三哥向本刊指,日賣超過五萬碗米線,以每名食客平均消費四十元推算,三哥每日生意額約為二百萬元,一年的生意額便高達七億元。三哥和六弟夫婦及公司名下,合共擁有六個物業,包括三個住宅單位和三個鋪位,分別位於深水埗和屯門等地,以及一個車位,估值共九千九百萬元。

五弟:五弟的分店數目較三哥略少,食物價錢不相伯仲,營業額估計有得揮。本刊查冊發現,低調的五弟和四妹兩對夫婦,合共持有十七個物業,包括:曼克頓山、又一村花園等七個住宅(部分無按揭現兜兜買入)、三個工廈單位(包括其辦公室)、七個鋪位和五個車位,估值達三億三千萬元。可見五弟在物業投資上更進取。

另外,三哥透露,則近年一直有人找他傾合作,「有人撩我搞泰國菜,有人撩我搞越南菜,有人撩我搞私房菜,私房菜最早,十五年前已經有人找我搞」;亦有人試過想跟他買秘方,「香港有,台灣有,南韓都有。」但對於合作,三哥直言,「合作好煩的,合作好煩的,你都聽不少,鏞記,坊間都聽不少這些新聞,好煩的,坦白講,你睇到我們家族,都炒了兩間出來,你還想這些,不要搞了。到時搞出血汗啊陰公。」三哥並語帶相關指,「阿媽有句說話到現在都受用,經常都說讓人不讓,讓你不表示我懦弱,我怕你,我讓你而已。這句說話一直讓我掛在口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