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出了個清代姚明,別說還真有點像。。。
詹世釵,生於1841年12月20日,小名詹五九 字玉軒,清代安徽省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人(今屬江西)。
有史料記載,迄今"世界身高最高"的長人是詹世釵,現又發現世界最高男人詹世釵的照片。據了解,婺源縣文物普查人員2009年在浙源鄉虹關村發現迄今"世界身高最高"的長人故居。長人故居祖居屋是明代建築,門廊足有兩米多,名為"玉映堂",是世界長人詹世釵的誕生地,故稱"長人故居"。據《婺源縣誌》記載,清道光年間,婺源虹關有"長人之家"。
在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有一條巷道叫"長人巷"。村裡的老人詹灶春取出《鴻溪詹氏宗譜》,記者發現裡面記載著長人詹世釵生於1841年。
在村裡,老人詹慶德指著一幢破舊的老宅說,這就是長人詹世釵的故居。記者進屋看到一扇門,足足有3米多高。老人說,進了這扇奇高的門,就是詹世釵的臥室。詹世釵的臥室門緊鎖著,新主人已出門打工去了。
詹慶德回憶,幼年時,他父親曾提起過詹世釵的事。解放初,長人老宅的堂前還掛有長人端坐的巨幅照片,可惜此照片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掉。
據網絡媒體稱,"長人有一雙雲鞋保存在婺源縣博物館,有一尺多長"。為了一睹巨鞋的風采,記者來到了婺源縣博物館。
館長詹詳生說,聽說過關於婺源長人的事情,但博物館裡並沒有長人詹世釵的資料。對於雲鞋一說他感到很生氣,他說:"博物館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巨鞋,媒體根本沒有與婺源縣博物館聯繫並核實。"隨後,他建議記者去婺源縣縣誌辦看看。縣誌辦工作人員鄭志光說,"關於長人詹世釵的文字記載是有的,但是物品我們都沒有看見過。"
婺源縣博物館裡沒有任何詹世釵的資料,那麼,網絡上流傳著那些"世界身高最高者"詹世釵的照片是哪裡來的呢?
虹關村村民詹灶春說,小時候他也看到過詹世釵的照片,照片在"文革"中被毀掉了。村裡沒有詹世釵的照片,對於網上熱炒的詹世釵的照片出處成了個謎。但因為詹世釵個子高的有點特殊的原因,所以他賣藝的最大依仗也是他的身高。在他巡遊的過程中,許多人希望跟他合影以作紀念,所以現世留下的有關他的照片十分多也就不為奇了(其中不乏偽作)。
為什麼詹世釵的個頭能長到這麼高?這或許與家族遺傳有關。
在《婺源縣誌》中專門對"虹關長人"有所記載,"縣誌說'虹關長人'身高八尺。 "不過,縣誌記載的"虹關長人"卻是詹世釵的父親詹真重。"當地的《虹溪詹氏族譜》對他們都有記載的","族譜記載,詹真重有四個兒子,老四就是詹世釵。 "由於詹真重自己身高很高,他的二兒子身高也有八尺,而詹世釵更是青出於藍。
詹世釵父親叫詹真重,他娶了兩個老婆,長人是詹真重和他的第二個老婆所生。他的第二個老婆給他生了四個小孩,其中老二詹世鍾和老四詹世釵和他一樣都是身長丈余,最高的是老四詹世釵身高超3米。
詹慶德告訴記者,小時候他聽父輩們說起過,詹世釵在一兩歲時,他母親帶他去看正月元宵廟會。當時詹世釵餓了,想吃奶,就站在母親身前吃,旁邊好多看戲的村民看到了,覺得奇怪,就指責長人,你都站著有母親高了,還好意思要吃奶,不怕羞!他母親聽到之後對村民說,孩子還沒有滿兩歲,不要嚇著他。
等到詹世釵長大了,身高已經有兩三米高了。徽州的房子建得很高,一般都在五米多高,他站起來就有房子一大半高了。當年清國軍隊吃了太平天國軍的敗仗,敗退從此經過,四處搶劫,嚇得當地百姓紛紛關門避難。當時,一些清兵衝進詹家要搶劫。原本坐在床上的詹世釵忽然站起來,如同一位巨人,頓時讓原本就心理幾近崩潰的清兵嚇得膽戰心驚,紛紛逃竄。
從長人詹世釵於1880年左右在香港所拍照片上看到長人詹世釵身著清代官服,身材高大魁梧,其實,據史料記載詹世釵並沒有做官。清人宣鼎在《夜雨秋燈錄》上記載:一天,洋人看到了詹世釵覺得非常奇怪,並以重金把他請去給他穿上官服,到處展覽賣票供人觀看賺錢。"當時清朝是對官服有嚴格講究的,一般百姓是不能穿官服,更不能說穿著官服照相。當時長人詹世釵和其三哥詹世鈿在上海一家徽州玉映堂墨號為制墨工人,英國人看到長人詹世釵太高才花錢把他買下。
詹世釵被帶到英國,併入了英國籍,還娶了個英國女子做老婆。記者在虹關村採訪時看到了長人詹世釵的宗譜。據《鴻溪詹氏宗譜》記載:"世釵乳名五九,字玉軒,1841年12月20日申時生,娶大英人氏,子澤純,1876年9月17日卯時生。"另外虹關村民詹慶德說,小時候聽父輩人說過,詹世釵的妻子還教過村裡小孩學英語。
長人詹世釵與英國女子結婚後,生有一子名叫詹澤純。據說長人之子詹澤純並沒有遺傳到他父親的身高,詹澤純在英國駐滬領事館工作,其父親詹世釵告訴過他老家在江西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詹澤純也回來尋過親。他有一個叔伯是做徽墨生意的,有巨額家產,怕詹澤純回來認親分割財產,便否認自己是他的親人。後來詹澤純再也沒有回來尋過親,直到父親詹世釵過世。
不過,詹世釵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應該說並不輕鬆。據安徽省天長人宣鼎的著作《夜雨秋燈錄》的記載,在上海時,洋人只是將詹世釵視為賺錢工具,四處帶領著供人觀看欣賞。而到了國外,情況也沒有得到好轉。廈門大學教授李明歡曾對早期旅居歐洲的華僑華人做過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據其介紹,清末多位出訪歐洲的使臣在各類日記、筆記中記載了詹世釵在國外的生活。1879年,一位名叫張德彝使者在俄國時曾見到了詹世釵。當時,詹世釵自稱,多年前就來到英法,靠賣藝生活,以身高的奇特之處吸引人而賺錢生活。
在研究中發現,當時歐洲社會的普通平民喜歡觀賞各類可隨處獻藝的雜技、馬戲、雜耍。來自中國的各色藝人,因其所表現的異國風情而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詹世釵"最遲應從1866年起即在歐美各地賣藝,足跡遍布歐美,影響廣泛。 "以至於,詹世釵的"魁偉"形象,"似乎還被融入了當時俄國的馬戲表演中"。
詹世釵是最早旅居歐洲的中國人,在當地並未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李明歡在論文《清末訪歐使臣筆記中的中旅歐中國人》中如此評價"詹世釵"們:儘管部分報章曾對他們有零星記載,但"語焉不詳,更以獵奇為主"。
娶妻生子終老他鄉
儘管萬般艱難,可詹世釵還是在國外堅持下來了。他向那些來自祖國的使臣介紹,他娶了一位英國女子為妻,生有兩子一女。後來,詹世釵還帶著妻子一起表演賣藝。而隨著多年的旅歐生活,詹世釵也在努力嘗試著融入當地社會,穿英國服飾,並學會說英語和法語,還拿到了英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