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猛批新加坡:反華急先鋒、中國崛起的絆腳!關鍵時刻在中國背後捅刀最狠的也是新加坡(組圖)

@ 2016-10-01

目前在南海問題上,新加坡再次扮演了反華急先鋒的角色,它也不是第一次危及到中國核心利益。新加坡很會利用中,美,俄,歐,日在東南亞的利益糾葛來謀取最大利益,這無可厚非,我們也在利用新加坡。但新加坡反華從未改變,而且向來比其它國家更狠更直白,急先鋒不是白叫的。南海問題上,當菲律賓折騰不動,越南猶豫不定時,新加坡再次衝到前台,一邊響應美國,一邊勾連日本。四處挑拔,,以「損人不利己」的心態,把自己當成中國崛起的絆腳石。

中國人對新加坡有天然的親近感,因為它是一個華人國家。然而從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執政各時期看,政治上始終處於反華狀態,關鍵時刻在中國背後捅刀最狠的也是新加坡。

目前在南海問題上,新加坡就再次扮演了反華急先鋒的角色,它也不是第一次危及到中國核心利益。

它是一個華人國家,一個什麼樣的華人國家?你以為它是民主的,其實是封建傳承製,你以為它是專制的,卻是資本主義體制。你以為他是華人血脈相連,卻是骨子最反華的國家。

一,從英國爹到美國爸

英國統治了新加坡一百多年,獨立前後的新加坡領導階層,都受過英式教育,他們的思維與理念都是英國式的。

加上中華傳統文化的續承,又身處世界戰略要地(馬六甲海峽),李光耀身上出現君王般威嚴,封建式統治,美國式經濟三者間的古怪揉合也並不奇怪。

二戰後,隨著美國擠壓力量的增強,大英帝國已只是落日餘暉,從非洲到大洋洲,及東南亞的地盤紛紛失守。

當英軍從逐步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離時,新加坡的危機感迅速大增,沒有大國的庇護,它隨時有亡國之虞。

新加坡請求英國停一停撤離的腳步,英國也給了它尋找下一個接盤人的時間。

美國自然成了新加坡的新主人,雖然李光耀一直試圖展現一點獨立的精神,但在跟隨美國的基本國策下,新加坡與美國的矛盾微不足道。

新加坡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軍工核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以上也是該國民眾從事的基本行業。

只要世界上有和平和貿易,新加坡單憑作為馬六甲海峽的航運中轉站,就能吃得很飽,四處秀秀身影。反過來也是一樣,一旦有大戰爆發,它肯定是頭一批滅亡的國家。

二,守弱而不示弱

從地緣戰略看,新加坡是個小國,弱國

1,它沒有任何戰略縱深,任何一個鄰國如果對它發起進攻,它都無法獨立抵抗。

2.它的資源極為貧乏,所需物資能源絕大部分只能通過海上貿易獲得。

3.周邊是伊斯蘭人口大國,宗教,民族主義的威脅從未消退。

從越南戰爭爆發後,新加坡就成為了美國鐵桿小弟,在東協範圍中,它也從不以弱國形像出現,因為有人給它撐腰。

新加坡希望越南戰爭打得越久越好,這樣它更能顯示出作為美軍後方基地的重要性,無論在轉運物資,生產軍火,還是提供娛樂場所都有利可圖。

李光耀曾說:「只有第七艦隊駐留於本區域(東南亞),我們與蘇聯,中國的交往才能自在的多。」

換句話說,新加坡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美軍撤出東南亞。

美國在菲律賓的海軍基地蘇比克灣(1991年)到期前,菲律賓已經決定關閉該基地,之前泰國的軍事基地也已關閉。

是新加坡哭著喊著要菲律賓留住美軍,對美菲談判施加壓力。當美國撤出蘇比克灣已成定局情況下,1989年8月4日,新加坡親自上陣,黃根成外長宣布新加坡願意為美軍提供基地。

1990年11月13日,李光耀跑到日本,在東京與美國簽署備忘錄,允許美軍第497空軍訓練中隊使用巴耶利達機場,並提供三巴望港。

1992年7月,美軍西太洋後勤指揮部在新加坡成立。然而樟宜基地無法滿足美軍航母停靠,補給,保養要求,只能在港外下錨。

粑粑的困難,就是新加坡的困難,1994年4月,美新再簽協議,專門為航母停泊建設深水港。

從此,離開蘇比克灣後,原本居無定所的美國海軍,又有了新的落腳點,與菲律賓國內當時的反美情緒相比,新加坡簡直是一個親兒子。

另一個作用就是,美軍更加自如的完全控制了馬六甲海峽。

新加坡此後,軍事實力猛漲,自然有了得瑟的資本,在東南亞還有點強國的地位。

這一切,需要拋棄自尊和國格才能做到,菲律賓好不容易提上了褲子,新加坡卻迫不急待的脫褲躺好。

美國在東南亞軍事存在,對誰不利,還用說嗎?

三, 華人國家卻反華

中國有很多敵人,但很多敵人做不出的事情,新加坡卻做得乾脆利落,心狠手辣。

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這些噁心的往事。

2003年上半年,非典爆發,疫情怎麼來的?其實現在還是個謎。

中國人民全力抗擊非典,西方媒體一片唱衰中國,高呼中國即將崩潰。儘管如此,各國政府表面上還是要裝著幫我們一把的樣子。

但新加坡不同,它是真的要置中國於死地,完美詮釋了「落井下石」這一成語。

2003年4月,吳作棟總理拒絕之前安排好的訪華行程,國際影響之惡劣,無以復加。好多國家被新加坡嚇住,不敢來華進行正常的交流,吳作棟轉身就向美國擊掌,「哦頁」扇了中國一耳光。

而有人反手也抽了新加坡一耳光,2003年4月25至26日,法國總理讓·拉法蘭訪問中國。這記耳光不要太響,歐洲的命難道比你新加坡賤?

吳作棟的作法根本不是什麼健康問題,而是政治站隊,可惜臉腫了。

5月,吳作棟宣稱,中國至少得三年去治理非典,呼籲各國從中國撤資。如此信口雌黃,這個國家跟中國得有多大仇,才會在我們落難時如此惡毒?

如果4月你不敢來中國,是你小命金貴,但你叫大家從中國撤資,是安的什麼心?

李顯龍呢?當時是第一副總理,2004年7月,跑去訪問台灣(專題),不顧身份,也不顧中國反對,既違反了中新兩國協定,也為民進黨台獨路線加溫。

這兩件事,中國媒體現在偶爾提及時,總是喜歡用實用外交主義為它們開脫,狗屁實用,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醜惡行徑。

是為了刷存在感嗎?無非是想在美國面前討點狗糧,自抬身價。

2003年,東協開會,要抗擊非典,邀請中國參加,其它各國都不反對情況下,新加坡坐不住了,再次跳出來,堅決反對中國參會,不惜以分裂東協為代價,東協邀請意向,被新加坡一票否決。

除了向美國邀功之外,新加坡也在向中國發出信號:我是很重要的哦。在中國台灣省,李顯龍的私人訪問跟他爹一樣,目的是讓海峽兩岸相信,作為一個華人國家,他是有插手兩岸事務的能力。

非典之後,中美關係依舊平穩,吳作棟則趕緊跑來向中國領導人當面道歉,我錯了,原諒我們吧!是不是有點哭笑不得感覺?

李顯龍上台後,又賭咒發誓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新加坡國慶大會上公開說「不承認台獨。」,那你之前是幾個意思?

關係是彌補了,但中國的小本本上都記上了。

新加坡很會利用中,美,俄,歐,日在東南亞的利益糾葛來謀取最大利益,這無可厚非,我們也在利用新加坡。

但新加坡反華從未改變,而且向來比其它國家更狠更直白,急先鋒不是白叫的。

南海問題上,當菲律賓折騰不動,越南猶豫不定時,新加坡再次衝到前台,一邊響應美國,一邊勾連日本。四處挑拔,以「損人不利己」的心態,把自己當成中國崛起的絆腳石。

他爹玩得好,不等於李顯龍也能玩得好,在面對中國官方及民間的批評時,新加坡仍然死硬,甚至企圖把東協與南海問題捆綁。

潮水退去,東協中最鐵桿反華的國家,已經開始祼奔。 前面有人,它就躲起來。前面沒人了,它就必須跳出來,

不就是馬六甲海峽嗎?如果我們跟泰國真的挖成克拉運河,會如何?新加坡會瘋掉。

但克拉運河,目前都是炒作為主,日本人二戰前後,都想開挖,中國要是挖了,日本人也是第一受益國,這划不來,雖然能整倒新加坡。

日本當年一個悖論,如果你的軍事力量能控制該地區,有了馬六甲海峽,再要克拉運河有什麼用?

反過來,如果你在該地區軍事無法存在,你挖了克拉運河,戰事一起,你也控制不了,只為他人作嫁衣。

這個問題,中國也一樣面臨,我們的格局和目標,並不是為了整死新加坡,而是整個亞太地區的地位(政治,經濟,軍事),高喊開挖克拉運河,是帶著泄憤的意思,但我們不做賠本買賣。

新加坡目前仍然有他存在的意義,也與我們的利益密切相關,國與國,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但我們必須清楚一件事:新加坡,這樣的國家談不上什麼真誠合作,這不僅是意識形態問題。

將來,要不統治它,要不踢開它。鼻屎終歸是鼻屎。

【後沙月光,察網專欄作家】

延伸閱讀:

李光耀及李顯龍父子的「陰陽兩面」註定破產

作者:李光滿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曾因為與前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一場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論戰而受到廣泛關注,最近胡錫進又與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槓」上了。這一次是因為李顯龍在不結盟運動峰會及訪美期間就南海問題發表「親美日反中國」言論引發的交鋒。

9月21日,《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新加坡於17日、18日在委內瑞拉舉行的第17屆不結盟運動峰會中,磋商時「執意要求塞入」為菲律賓南中國海仲裁案背書的內容,「企圖強化成果文件涉南海內容」,但遭到不少國家反對,《環球時報》文章發表後受到極大關注,中國公眾普遍認為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羅家良在致胡錫進信函中認為,該報提及有關新加坡代表在不結盟運動峰會上言行的內容是「不符事實和毫無根據」,是「罔顧事實、充斥胡編亂造和無稽之談的不負責任文章」,對《環球時報》刊發該文表示失望。

9月27日,胡錫進覆信羅家良,信中稱,《環球時報》記者是根據參加不結盟首腦會議的知情人士介紹情況寫成此文的,信息源嚴肅、可靠,文章寫的就是真實情況,因此不能同意羅家良大使對此報道的指控。他還強調,非常願意看到中新友好關係健康發展,對新加坡在大國之間周旋的難處表示理解。但他最後稱:「您的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做過頭了。」自然這句「您的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做過頭了」是胡錫進觀點的核心。

同一天,中國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有媒體問及新加坡指責《環球時報》近日關於不結盟峰會報道不符合事實、毫無依據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我們注意到媒體有關報道,不結盟運動並非討論南海問題合適場合,其會議成果文件應根據不結盟運動長期堅持的協商一致原則,體現所有成員國的共識。事實很清楚,極個別國家堅持要求在成果文件中片面渲染有關涉南海內容,但這並沒有得到不結盟運動絕大多數成員國的認同,有關內容也沒有反映包括中方在內的南海問題相關方的共識。

顯然中國外交部是贊成《環球時報》文章觀點的,甚至完全有可能《環球時報》的文章就是外交部授意寫的,完全代表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因為胡錫進專門強調文章是「根據參加不結盟首腦會議的知情人士介紹情況寫成此文的,信息源嚴肅、可靠。」在覆信中,胡錫進嚴正指出:「在南海問題上,尤其是在所謂南海仲裁公布前後,新加坡的表現很讓人失望。新加坡不是南海爭端方,但你們的表態遠遠稱不上中立,而是偏袒菲律賓、越南的立場,與美日形成呼應。此外,新加坡此前還接受美國在你們的基地部署瀕海戰鬥艦和P-8反潛偵察機,誰都知道它們是對付中國的。新加坡的這些做法損害了中國利益。看看東協大多數國家是怎樣平衡處理南海仲裁這一敏感問題的,我認為新加坡應當為你們在這個時候給自己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使絆而感到羞愧。我認為大使先生應敦促您的國家反思,而不是給報道真實情況的《環球時報》扣帽子。」

我認為,胡錫進與羅家良的交鋒實質上是中國與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交鋒的延伸。自所謂南海仲裁案公布結果以來,新加坡在多個場合不遺餘力地要求中國執行仲裁結果,完全與美國、日本、越南、菲律賓站在了一邊,甚至比菲律賓還要起勁,不僅這次在委內瑞拉舉行的不結盟運動峰會上,而且在東協外交部長會議上,在中國與東協高官會上,在寮國舉行的東協峰會上,新加坡都發表了不利於中國利益的觀點:仲裁庭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希望各國都能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有人發表文章認為:「對中國,李顯龍並沒有明顯反對的意思,甚至流露出對中國不接受仲裁這一立場的理解。」我不這麼認為,如果僅僅是在一次會議上發表類似觀點尚可說是一時糊塗,而在多次重要的國際領導人峰會上提及此觀點,甚至不顧許多國家的反對而執意糾纏南海問題不放,就是有意為之了。

許多人問,到底是什麼驅動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採取了「站邊」的態度,一意孤行地靠向美日呢?這與李顯龍之父李光耀一貫的地緣政治理念以及他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有關。李光耀是一個很現實的政治家,新加坡之所以能在幾十年時間中從一個蠻荒之地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讓新加坡從「第三世界」進入「第一世界」(李光耀語),就在於李光耀的實用主義智慧,也在他的「陰陽兩面」,緊緊抱住美國的大腿,利用馬六甲這一地緣優勢,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有利時機,實現了經濟騰飛。

在新加坡獨立建國前,李光耀一直與新加坡共產黨合作,一旦執掌政權後,他立即與新加坡共產黨分道揚鑣,將與之共同戰鬥的共產黨領導人全部投入監獄,幾十年來,李光耀一直實施威權主義,進行家族式管理。

新任命的總理李顯龍在就職儀式上同父親 李光耀

李光耀作為華裔(專題)後代,對儒家學說有著深刻理解,他一方面採用儒家學說治理國家,一方面採用西方思想發展國家,他一方面依靠華人的智慧參與國家管理,一方面弱化華人文化,在華人占75%左右的新加坡,他關閉華文大學,將馬來語作為官方語言,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第一語言和政府公務用語言,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他的目的就是要儘快讓新加坡融入西方世界,他甚至建議中國將英文作為第一語言,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講,作為華人後代的李光耀是十分歧視華人文化的。

大家都知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李光耀就與中國領導人關係良好,似乎是中國的天然盟友,他經常到訪中國並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加坡直到1990年才與中國建交,是東協國家中除汶萊以外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而且他多次訪問台灣,與蔣經國、李登輝等都有私交。從骨子裡說,李光耀是東協國家中最敵視中國的國家,而且這種態度從來都沒有改變。

新加坡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兩個方面,一個是依靠馬六甲海峽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另一個是在中國大陸投資建設工業園區,利用中國的優惠政策獲得巨大收益,正如胡錫進所說,中國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國。這兩方面成就了新加坡的發展奇蹟。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李光耀一直堅持經濟上依靠中國市場、軍事上依靠美國,新加坡在中國大量投資,這既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資金和技術,也讓新加坡收穫了滾滾財富。而在軍事上與美國結成軍事同盟,在新加坡建美軍基地,也就是一手靠中國發財,一手靠美軍遏制中國。

李光耀從來不希望中國崛起,因為他明白,一旦中國崛起了,新加坡的地緣優勢就消失了。他提出了一系列遏制中國的戰略思想,比如TPP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都與李光耀有關,而且新加坡不僅是倡導者,而且是積極發起者和參與者。他堅決反對美國深陷中東而放棄亞太,他積極主張美國將戰略重點放到亞太地區,他積極主張支持印度發展,以便讓印度制衡中國,特別是在美國退出亞洲以後,讓印度成為中國的抗衡力量,他反對金磚國家聯合,更反對中俄聯手對抗美國,他說如果三十年前美國在東南亞形成貿易體,就不會形成今天整個東南亞被中國吸引的局面。

李光耀去世後,李顯龍繼承了李光耀的地緣思想和治國理念,他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中國的「一路一帶」戰略將削弱馬六甲海峽的地緣重要性,如果中國向西打通中巴經濟走廊,發展中緬經濟走廊,開鑿泰國克拉地峽,將使馬六甲海峽徹底失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重要性,而且隨著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和人民幣(專題)的國際化,上海、深圳、北京都將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上海還會成為全球航運中心,從而取代新加坡的地位。這就是在李光耀之後,李顯龍無比焦慮的所在。

阻止中國發展,阻止中國崛起,聯合美國、日本、東協國家一起遏制中國,這就是新加坡發起並與美國一起組建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的思想基礎,也是新加坡建議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進行軍事遏制的思想基礎。在菲律賓對中國提起所謂的仲裁案之後,李顯龍認為得到了一個極佳的時機,所以李顯龍和新加坡官員利用一切機會發表意見,希望中國接受伸裁結果,他是希望順勢將中國趕出東協,李顯龍的表演十分過分。讓李顯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並不堅定,只有日本和新加坡這兩個與南海問題完全不相干的國家在那裡上竄下跳。

李光耀曾說:「接下來幾十年間,美國實際上是一個美利堅帝國。無論你是非洲人、南美人、印度人、菲律賓人、中國人或韓國人,美國人都會讓你在美國或在海外的美國跨國公司中為美國服務。今天及今後幾十年,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仍將由美國制定,任何關於國際和平與穩定的重大問題,如果沒有美國的領導,都無法得到解決,沒有任何國家或任何集團能夠取代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正在基於這一判斷,李光耀及李顯龍父子才會無所顧忌地投奔美國,靠在美國的肩上,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鞍前馬後,既當師爺,又當筆吏,以便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惜乎中國崛起如浩浩江水,似新加坡這等蕞爾小國豈能阻擋?中國必將成為世界經濟政治的旋渦中心和巨大引力源,無論是近處的日本、韓國、東協各國、印度,還是在萬里之外的歐洲各國、美加、南美各國都將受其吸引,中國風必將刮遍全球,李顯龍又豈能逆風而行?新加坡又豈能在與強大中國的對抗中獨善其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