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李宗偉在哪?聚焦大馬在奧運奪牌,三流訓練設施卻無人關注

@ 2016-10-01

一枚奧運獎牌,究竟值多少錢?

「2萬5000令吉!」、「5萬令吉!」、「10萬令吉!」⋯⋯各州政府競相標價,為奧運選手錦上添花。率先出手的,是檳州首長林冠英——陳炳順打入決賽,價值10萬令吉;甲州首長依德利斯不落人後,舉出5萬令吉價碼,犒賞吳陳組合(吳柳螢與陳炳順)。

登州大臣拉茲夫搭上末班車,喊出「特別獎勵金」,為阿茲祖添彩。出手最闊的,想當然耳,是聯邦政府:奧運金主,100萬令吉,另加每月5000令吉退休金。

獎勵金入圍奧運前五

雖 然這筆獎金從未發出,卻也讓馬來西亞入圍首五:比照各國政府對里約奧運金牌選手的獎勵金,我國僅次台灣(3000萬台幣,摺合381萬令吉)、新加坡 (100萬新幣,摺合300萬令吉)、印尼(50億印尼盾,摺合152萬令吉)、泰國(1000萬泰銖,摺合115萬令吉)。

奧運泱泱大國,諸如中國(20萬人民幣,摺合1萬5164令吉)、美國(2萬5美元,摺合10萬令吉),皆落後於人,英國甚至一毫不出。

十年苦練無人知,一舉成名天下捧。欲知奧運選手州籍,無需再靠谷歌,只要摘下獎牌,各州領導自會來認領。

一流選手,三流設施

然而,只見錦上添花,誰人雪中送炭?眾人聚焦在奧運奪牌之際,鎂光燈未能企及的角落,三流訓練設施卻是無人注目。

僅靠膠帶粘著的破裂蹦床、剝落的跳水台防滑布——這是「跳水公主」潘德莉拉成名之前,每日在武吉加里爾體育館,冒險訓練所經歷的噩夢。

逼於無奈,跳水隊只好遠赴中國備戰,直至潘德莉拉奪下銅牌,時任青體部長沙比里方大駕巡視,撥款80萬令吉翻修。

噩夢就此結束?不。

本屆奧運前夕,武吉加里爾水上中心配合2017年東運會,封館裝修。左看蕉賴水上中心年久失修,跳水板都搖搖欲墜,右看砂州水上中心連保護墊也無,跳台四周甚至有巨大窟窿,「不如國家跳水隊解散了吧!」執教跳水隊主教練楊祝梁恨恨地說。

同樣的悲劇,在不同選手身上輪流上演。阿茲祖奧運奪銅後,頭一件事,即「感謝」登州大臣。他申請添購腳車備戰,苦等一年,拉茲夫仍拒絕贊助。

不過,阿茲祖只是國家運動員的一個縮影。為各州爭譽的馬運會,乃州政府的投資重點,一旦選手晉身國家隊,州政府往往就撤手不管。

選手需赴他鄉受訓

未過及冠之年,阿茲祖即遷至澳洲受訓,迄今「有國歸不得」。原因無他:馬來西亞有兩個場地腳車館,但一個早已破舊,另一個則由私人發展商買下,準備拆除。

耗資8000萬令吉、號稱世界級的汝來場地腳車館呢?一場暴雨來襲,屋頂就崩塌了,工程迄今未能竣工。它能否趕上明年東運會,無人知曉。

前跳高國手扎基(Zaki Sadri)接受《當今大馬》訪問時,不禁感慨我國訓練技術落後,以致選手紛紛遠赴他國受訓。

「甚至是飲食(運動營養學),我們也吃得比歐美選手差。」

下一個李宗偉在哪?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此外,整體社會偏重學術文憑,輕鄙體育的價值,才是更嚴峻的問題。

以體育強國美國為例,田徑、游泳學院遍地開花,運動可以是志業,也可以是興趣。學生先發展體育,再讀書求知,社會也寬容看待。

反觀馬來西亞,成績欠佳是人們對體育生的刻板印象,而唯有有望進入國家隊的體育生,才能獲武吉加里爾體育學校青睞。

「下一個李宗偉在哪裡?」08奧運迄今,我們一連問了三屆。或許現在,我們應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只能等待天才橫空出世,卻無法培育天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