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民再度傷亡:韓國海警為何敢如此猖狂

@ 2016-10-01

與以往的事件相同,這次事件其實也與兩國海洋漁業資源糾紛有關,近年來,中韓因漁業糾紛所致血案高達4起以上,幾乎每年一次。

我國近海漁場曾是豐富的產魚區,但隨著環境污染的增加和漁民掠奪式的捕撈,我國近海漁場的漁業資源逐漸走向枯竭的境地,多重掠奪式發展,令漁民「失海」問題日益嚴重。面對近海生存空間萎縮,中國漁民赴遠洋捕撈成為突破的方向之一。

然而與此同時,周邊諸國的漁民也將目光投向了遠海。在爭搶有限海洋資源的背景下,遠洋捕撈不時成為周邊外交的燃爆點。這種情形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爭議海域,尤為顯著。

去韓國打魚,在傳統漁業村遼寧省北海,是完全不避諱的話題。58歲的船主劉會生回憶,剛開始中韓沒有劃線時,漁民們都知道那是公海,中國漁船可以進,韓國漁船可以進,日本漁船同樣可以進,漁民們習慣將其作為傳統漁場涉足。畫線後一開始也不太有國界的概念,大海不同陸地,當時的船也沒有現在那麼先進,能夠從導航上看出界標來。

漁民轉戰韓國附近海域是近十來年的事。黃海靠韓國一側海產品豐盛是漁民共知的事實,因此越界捕撈便是常有的事。由於韓國打擊漸嚴,加上罰款節節攀升,一次被抓,遭遇巨額罰款,就可能導致船主傾家蕩產,村裡的漁民目前成立聯合組,共同應對風險。

為了對抗韓國海警橡皮艇的登船檢查,中國漁民發明的小船陣。現在一般是由20至30戶船主組成一個聯合組,平時也往往一起出海打魚,其中如有任何一隻船被抓住要罰,則罰款由全部船主平均分攤。

中韓之間早在2000年11月20日就簽署了《中韓漁業協定》,相關漁場的管轄權雙方並無異議。為何中國漁船在不斷強力的韓國海上執法形勢下,遠渡韓國漁場作業的規模還不斷升溫?上述這段不斷升級的中韓漁業「貓鼠遊戲」背後,直接驅動因素便是中國近海漁場日益加劇的環境污染問題。再加上傳統習慣的破壞性、不可持續性的捕撈作業方式,中國近海漁場實際早以「無魚可捕」。

雖然圍海造地和化工產業有力的刺激了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GDP業績,但大規模且不受控的圍海造地,不斷加劇中國近海的海洋污染,同時打破海洋生態平衡。這些圍海造地的直接負面效應,對中國近海漁場的破壞是起致命性作用的。

迄今為止,中國北方漁民還在使用小眼漁網的拖網作業方式。這種小眼漁網拖網作業,在韓日等已開發國家早以立法的形式,明令禁止。這種掠奪式開發導致的漁業資源枯竭的惡果,現在早已體現。

韓國其實並非不允許中國漁民前往韓國漁場作業。按《中韓漁業協定》,「兩國漁船可申請配額進入對方專屬經濟區管理水域捕魚」。韓國對於通過正式途徑申請的中國漁船,頒發授權合法越界捕魚許可證,漁民俗稱「黑牌照」。

據漁民反映,這個「黑牌照」最初只要十多萬元即可申報,整個北海村有28艘船擁有這一合法牌照。而「黑牌照」的費用據漁民反映,現在也升高到了「幾十萬元」。這樣一來,北方漁民便更不願走正規合法途徑,而更選擇「偷魚」大冒險。

面對韓國海警高額罰款,中國漁民選擇拚死抵抗。2010年12月18日,韓海警執法船衝撞中國漁船,致船上10名船員落水,其中2名中國船員營救不力身亡。

2011年10月22日,韓海警在執法中動用直升機向中國漁船發射催淚彈和照明彈,1名中國船員還被橡皮子彈擊中頭部。而中國船員則用鐵鍬回擊登船的韓海警。

2011年11月19日,韓海警在扣押一中國漁船時,遭周圍25艘中國漁船「圍攻」,5名海警受傷。

2011年12月12日,一名韓國海警在扣押「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時,被中國船員刺死。

2008年12月14日,韓海警在登船檢查時遭船員鐵棍襲擊。2008年9月,1名韓海警在強行登船時被中國船員用鈍器擊中落水身亡。

韓國海警在盤查涉嫌在全羅北道旺嶝島以西144公里海上進行「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魯榮漁50987」號時,與中國漁民發生肢體衝突,韓國海警用K5手槍連射3發空彈和8發實彈進行警告。在此過程中船長宋某中槍,此後被緊急送往韓國木浦醫院救治,但最終傷勢過重於11時10分許身亡。

2014年4月16日,韓國載有476人的「世越」號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沉船事故,僅有172人生還。救援不力的韓國海警受到韓國上下猛烈抨擊和批評。韓國總統計劃解散韓國海警讓其想通過打擊中國漁船來改善國內形象。

中國北方漁民在「北方限界線」(NLL)附近與韓國的漁業糾紛,並不涉及海洋主權及專屬經濟區問題。民眾不必硬性添加上「民族感情」去解讀。中韓漁業糾紛本身只是簡單的外交事件。但事件背後反映出的最大矛盾衝突並不在中韓之間,而是中國近海已經惡化到「令人髮指」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是中國北方漁民的生計保障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