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發生過這樣一個新聞,說是一個叫楊勇的房產開發商,在建房子時挖出了隋煬帝楊廣的陵墓。網友對此大肆調侃,稱楊勇大仇得報。
原來歷史上隋朝也有一個楊勇,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大隋朝的太子,將來要做皇帝的人。然而他生的爹媽不喜歡,屬於那種不討人喜歡的主。而他的親弟弟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楊廣,楊廣一心想整死楊勇,自己當太子。
結果就是楊勇因為自己不小心犯錯,被楊廣抓住了把柄,真被楊廣給整垮了,死的冤枉。歷史上給楊勇的評價也是一般般,因為他畢竟沒有什麼作為。不過他人品不壞,是比較中庸的一個人,如果順利當上皇帝,應該能守住隋朝的江山。
而楊勇的弟弟楊廣,能力遠超楊勇,能領兵打仗,政治手腕純熟,楊廣本事大,野心也大,他修運河、三征高句麗,大興科舉為寒門讀書人開闢做官的機會。
唯一不足的就是楊廣當皇帝沒有注意百姓的生活,他建功立業,百姓卻是流離失所,最後身首異處,大隋江山毀在他的手上。
楊勇的死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空間,如果他能順利繼位,照他生前的情況看,他應該會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進而鞏固隋文帝開創的「開皇之治」盛世,那樣隋朝或許會成為另外一個強漢也未可知。
跟楊勇一樣悲劇的太子在大明朝也有一位,那就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朱標沒有順利當上皇帝主要是怪他自己命薄,活的還沒有他老子朱元璋時間長。
朱標為人在史書上的口碑很好,朱元璋和馬皇后對其十分喜愛,以至於在朱標死後,朱元璋越過其餘的兒子將皇位傳給了孫子,也就是朱標的兒子。
然而朱元璋這種傳位方式完全沒有考慮其他兒子的感受,其結果就是在朱元璋的孫子繼位沒有多久後他的四兒子朱棣就起兵造反了,朱棣造反成功,並開創了永樂盛世,被稱為明成祖。
其實能開創一個盛世的皇帝當然是值得稱讚的,但是由於朱棣是篡位稱帝,在當時的首都南京住著沒有安全感,而將都城遷到了北京。
在北京鎮守北大門也並沒有不好,但是那離關外太近,以至於北京在明朝多次面臨危險,最後清兵入關,都城被攻下,宣示帝國的滅亡。而如果是朱標這支的後人,那麼都城一定會在南京,那麼清朝想統一中原,也許就不會存在清朝了,後來中國也許不會被八國聯軍攻打了。
最後一位悲劇太子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太子——扶蘇,秦始皇本來是讓他繼位的,結果被趙高李斯害死,篡改聖旨讓胡亥做了皇帝,結果使秦朝二世而亡,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就這樣被毀滅。
這三位悲劇太子,只要有一人順利登基,中國歷史將改變,如果中國發展順利,早在宋朝就該進入商品經濟社會了,那將是領先世界千年,美國和中國比又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