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中廣網報導,有國際旅行網站一項「最不受歡迎遊客」的調查顯示,美國人是全球最差勁的旅客,緊追在後的是中國旅客,排名第二。
另一國際組織對全球各國遊客形象評價,中國遊客形象也拿倒數第三名。「先問其聲,後見其人」,中國遊客的吵鬧是一大特色。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中國遊客會給人這樣的印象可能和喜歡「聚堆」有關。晚上喜歡在一起高聲說話,有時候得理不讓人,「就像我們到歐洲去,經常出現高鐵上大家靜悄悄看書或戴耳機聽音樂,卻有中國人大聲說話、打電話」。
戴斌認為,如今的中國遊客和當年的日本遊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彼此溝通交流更多,一切都會好起來。
報導引述王姓旅遊業者說,中國遊客覺得中國這幾年一下子有錢了,買的東西都是外國人買不起的,所以就有一種暴發戶心態。但又有很多人又非常摳門。
例如:愛拿廁所的免費衛生紙,愛順手取走餐廳裡的餐巾和刀叉,還有邊欣賞風景邊吃自帶的大餅和白開水,也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看完評論完第二名的中國
現在來看看第一名的美國
美國人令人印像差的行為包括穿著隨便、說話音量過大,甚至40%美國人坦承,曾有意或無意地偷走飯店的東西,當中最主要是毛巾。
品位被人鄙視,舉止格格不入
在北美雅虎網的提問區,我們常可以看到類似的疑問:「為什麼美國遊客穿的跟在參加高爾夫巡迴賽的色盲一樣?」回答無不透露著人們對於美國遊客穿著品位的質疑:因為美國人不懂得什麼叫做「有型」;他們有錢旅遊,並不意味著他們懂得穿衣服。寬大的襯衫、露腳趾的拖鞋、隨時端著啤酒杯……曾有旅行作家在全世界99個國家進行調查,參與調查的3400人中,41.9%的人認為美國遊客的穿著品位是世界上最差的。
同樣,與目的地國家過於格格不入,也讓許多人感到不舒服。有美國旅遊雜誌刊文認為,由於美國人生活節奏過快,出國旅遊也似乎「分秒必爭」。文章說,美國人因此經常被貼上粗魯和莽撞的標籤:「在德國一頓晚餐可能會吃上三個小時以上,如果你想抓緊時間,卻會冒犯一桌客人。」
行為粗俗不端,甚至「做賊」
有美國人問道:你們最討厭美國遊客的是什麼?有人「吐槽」道:「你們說話聲音太大了,就好像所有人都得知道你們在吵什麼一樣!」據《華盛頓時報》報道,38所美國院校為數千名美國學生在佛羅倫斯提供了正規的培訓計劃。而計劃開始不久當地報紙刊登了幾名美國少女在佛羅倫斯廣場上隨地大小便的照片。同時,在佛羅倫斯的美國女子遭強姦的趨勢明顯增高,但是,很少有人報案,因為她們經常在公共場合喝得爛醉如泥,很難提出指控。而在另外一項英國遊客被評為最討厭觀光客的調查中,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英國人和美國人吃的一樣多」。
在這次的調查中,美國人「順手牽羊」的習慣也頗為令人不解。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從旅館「順走」過東西?40%美國人承認他們曾經「不小心」拿走了旅館的毛巾,牙刷,枕頭,聖經。有些美國媒體在報道時還使用了《我們在旅行時不僅粗魯,而且還是賊》等標題。
無知無禮,總以自我為中心
在一篇題為「10件美國遊客不應該做的容易惹人嫌的事」的文章中,美國遊客的無知再一次被人提起,這次中槍的則是老牌政客麥凱恩——「他連捷克斯洛伐克已經變成了捷克共和國都不知道。很多美國人也不知道它現在變成了兩個國家,兩國的人說的是不一樣的語言。」
在另一篇題為「愚蠢的美國遊客」的文章中,作者稱,很多美國人在曼谷和里維埃拉的集市中大喊「有誰會說英語嗎?」「這玩意換算成美元是多少錢?」而當他們得知美元不能使用的時候,有網友說一些美國人會立馬發火。也有文章認為很多美國人總愛對所到之處評頭論足,動不動就拿其和自己美國所在的家園比較一番,而這種有心或者無意的評斷在外人看來,都無非是一種美國至上式的炫耀,令人反感。
在中東,美國人並不受人歡迎
美國的海外形象究竟如何,與美國的外交政策關係密切,而刻意的宣傳舉動總是收效不大。在中東,美國一向推行霸權主義政策,這也直接導致了美國遊客在當地的惡劣印象。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國務院也拍攝一些修補國家形象的宣傳片,如穆斯林如何在美國很好地融合等,但很多伊斯蘭國家電視台拒絕播放這種廣告。很多年輕的美國「背包客」,或者在反美情緒濃厚的地區旅行的美國人,常常會假稱加拿大人,以免招致當地人的反感。
在網站「wikiHow」上,有人撰文,指導美國人如何隱藏自己的身份。其中有一條就提到:在某些敏感的宗教地區,美國人應該學會如何穿戴當地的服飾,例如「正確的圍頭巾的方法」,即便遊客平時沒有戴頭巾的習慣,在必要的時候也應該學會佩戴。
在歐洲,美國人也與當地人貌合神離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剛剛從戰事中解脫的美國迎來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美元越發堅挺,美國人也越發地富裕。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人開始紛紛在歐洲大陸遊覽觀光——直接導致了歐洲人對於美國人形象的「差評」。
在倫敦,不少大聲喧譁的美國遊客就曾遭到當地人的抱怨或投訴。歐金倫敦投資有限公司的特約經濟學家李俊辰曾介紹到:「筆者不少在英國的美國朋友卻抱怨說,英國人不喜歡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跟著布希走,但也不能因為反對美國政府的強權外交以至遷怒到他們這些普通美國人身上,真是令人有點吃不消。一位朋友甚至說,倫敦的反美情緒簡直有種族歧視的傾向。」
在日韓,美國人的形象也很糟糕
90年代,美國人做空日本,導致日本經濟崩潰;日本的食品70%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且基本上全部來自美國和墨西哥,日本的國家安全完全依仗美國,即使是這樣,駐日美軍還時不時地鬧出強姦醜聞。在韓國,美國也已經駐軍長達67年,據《洛杉磯時報》報道,庫尼區美軍訓練場是引發韓國人反美駐軍的導火索,美軍依據《駐軍地位協議》中的條款駐紮在這裡,並依據條款來決定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軍事基地造成的環境問題、士兵犯罪問題及無償駐紮問題都加劇了韓國人對美駐軍的憎惡。韓國首都首爾的梨泰院靠近美國第八軍在龍山的基地,在那裡,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喝得酩酊大醉的美國兵在大街上狂呼亂叫,打架鬥毆,甚至殺人越貨。
美國與日韓的結盟是現實利益的產物,而在這些殘酷現實面前,當地民眾對美國人的好感怕是早已變得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