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馬雲在聯合國主辦的一個全球貿易討論會上指出,西方對全球化的猜疑加重毫無道理。這位億萬富翁說:「許多人都說全球化不好,而且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我相信全球化是好的,但還不完善。受益的只有富國和大國。」
馬雲表示,他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就生動展現了怎樣通過網際網路經濟來打破舊的全球貿易模式。他說,100年前,全球貿易由十幾個國王和皇帝控制;在過去50年里,主導全球貿易的是大約60家大公司。在中國,阿里巴巴已經幫助數以百萬計的創業者建立了自己的事業。他相信自己可以把這種模式帶到全球其他地區,進而幫助普通人致富。他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網際網路帳號,以及對新事業的全身心投入。
馬雲建議創立世界貿易電子平台(e-WTP),這樣做有助於把全球貿易的爭論焦點從大型跨國公司轉移到小企業家身上。該平台的目標是減輕法規給小型出口商帶來的負擔,從而降低跨境貿易成本,而途徑之一就是消除跨國貿易壁壘。馬雲指出:「我們需要只針對小企業的特別法規。」他還說, 在21世紀,創業精神就如同20世紀的電力,將成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毫無疑問,馬雲和阿里巴巴發掘的創業精神讓中國受益匪淺,而且美國也有可能從類似的潮流中受益。但馬雲並未說明究竟該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改變美國選民對自由貿易價值的看法,並激勵深化貿易關係所需的政治意願。
2016年大選明確體現了許多美國人的看法,其中一部分覺得全球一體化進程讓自己吃了虧,另一部分則不相信領導人簽署的貿易協議能提高其生活水平。無論這些觀點是否合理,各國領導人都還沒辦法敲定貿易協議,比如正在商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像他們將簽署一項新的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