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資撤離中國?真相令人吃驚

@ 2017-04-11

近日,鳳凰博客上一篇題為「日資撤退令人不安」(作者王思想)的文章紅遍網絡,經部分網友剪切、編輯後,又衍生出諸多「擔心中國經濟崩潰,日資大量撤離」、「中國樓市泡沫即將破滅,外資先知先覺」等聳人聽聞的段子。

據查,該事件的消息源頭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報紙《日本經濟新聞》(下稱《日經》)9月23日刊登的一則600字不到的報道,作者為該報記者中村亮。證券時報記者從日本經濟新聞社(北京)中國總局人士處得到確認,中村亮並非該報派駐中國的記者,對中國並不熟悉,平時也不關注中日關係。

(圖片來源:網絡)

日本「經團聯」始末

證券時報記者查閱日文原版報紙後發現,這位記者中村亮,可能只是一位「跑會」記者。從《日經》歷年來署名中村亮的新聞報道中發現,他經常跟隨日本政要或經濟團體出訪各國,比如說2015年2月的G20伊斯坦堡會議,2016年4月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記者發布會等。

此次9月下旬,中村亮跟隨日本經濟界代表團來到北京,並於9月23日在《日經》發表上述500餘字消息。據介紹,此次由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榊原定征、日本日中經濟協會會長宗岡正二、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長三村明夫率領的日本經濟界代表團,人數超過230人,參訪人員的級別也為近年來最高。

中村亮記者這則會議報道的標題是「中國撤退手続き、迅速に」,直譯成漢語就是「(中國方面)應加快辦理(日本企業)從中國撤退手續的速度」;同時,原稿的副標題是「経済界訪中団 事業環境改善へ要請」,意思是「日本經濟界訪華代表團,向中國政府提出改善日資企業在華經營環境的要求」。

實際上,上述報道引述的採訪日期是9月22日,也就是榊原定征會長等數位「經團聯」(日文寫法「経団連」)負責人9月21日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會見後的次日,該團體與中國商務部會談的一則普通「會議新聞」。從報道內容上看,除了向中國商務部提出「改善投資與貿易環境」的建議外,中村亮也採訪了代表團的其他企業成員。

(圖片來源:新華網)

據新華網報道,9月21日與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會見時,日本「經團聯」負責人表示,希望日中兩國保持良好穩定關係,日本經濟界願與中國企業界加強技術創新、智能製造、醫療保健和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合作。

而據《日經》9月19日的報道,該經濟團體以日本70家企業的高管為主。日本方面稱,在日中領土爭議等問題不斷的背景下,訪華團希望藉此加快雙方經濟合作步伐,核心議題還包括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節能、促進創業、基礎設施建設等。

對華投資「增減乖離」之謎

《日經》記者中村亮的報道只是簡單的會議新聞,但鳳凰博客作者王思想的文章「日資撤退令人不安」,卻對「中國拖延日企留存利潤匯出,加劇了日資撤退意願」加以不實猜測。文章還引用所謂日本官方數據稱「日本對華投資比例在逐年下降」。

證券時報記者查找資料後發現,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官網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末,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類別的日本對華實際投資金額同比大增46.8%至10170億日元(約合85億美元,增速約合28.4%),投資收益同比大增54.1%,顯示日本企業在華盈利豐厚。必須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5年間,日元兌美元匯率快速貶值約20%,兌人民幣貶值幅度也與此接近,皆對日本出口有利。

由於在股權投資、再投資收益等統計口徑上的較大差異,中國商務部相關統計顯示,自2013年來,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連續3年下降,其中2014年、2015年分別同比大降38.7%和25.8%。

中日兩國政府在「對內(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口徑上的巨大差異,或許也一定程度造成了上述民眾理解的分歧。

據介紹,JETRO是日本經濟產業省下屬的半官方機構,地位大致相當於我國的貿易促進會。

標題「斷章取義」引誤解

證券時報記者發現,中村亮記者的這一報道引述了日本企業界人士22日有關「在中國關廠時的手續過於繁雜」、「中國反壟斷法規不清晰,日資收購中國企業困難重重」、「中國政府行政部門臉色難看」等的不滿言論。相關日方人士認為,日中兩國上述狀況造成了對「人員僱傭的惡劣影響」。

在22日與中國商務部的會見中,日本「經團聯」方面提出了上述建議,並希望中國能進一步改善日本企業的投資及貿易環境。對此,中國商務部表示將加快研究解決。

不難發現,該報道的標題「中國撤退手続き、迅速に」,其實際含義應是「中國相關部門的外資企業設立及註銷手續過於複雜,應進一步提高效率」。原文標題中的「迅速」一詞,不是指日資撤退,而應是指中國行政部門的辦事效率。

(《日經》官網截圖)

由於中村亮記者不熟悉中國,而中國讀者又對同為漢字字根的日語「望文生義」,結果造成了這一巨大誤解。如果中村亮在中國生活多年,想必也會對這些現象習以為常,標題也會是另一副模樣。對此,日本另一家主流媒體的記者猜測道:「(取這個標題)可能是他沒有更好的靈感。」

從日企在華投資的盈利增速以及日本貿易立國的角度來看,日本資金從中國撤離本身就是一個超級玩笑。但類似於這種危言聳聽的「謊言」,往往卻具有很快的傳播速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