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9歲的少年震驚了科技界,
他發明了一種由意念控制的機械手臂,
這雙手臂不是用於生產線,
而是幫助殘障人士的義手,
這個黑科技的發明者名叫Easton LaChappelle。
這個1997年出生的熊孩子,這個高顏值與智慧並存的帥小伙,他不僅被媒體譽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還斬獲了國際科學工程大賽的二等獎。
意料之外的相遇
伊斯頓從小就是個變形金剛迷,他覺得擁有一個機器人的手臂那一定是件很酷的事情(想想我們小時候不是一樣?),於是14歲時他就用樂高積木、釣魚線和幾個控制器建造出了一個小小的機器人手臂。
當他把作品帶到了學校後,老師們看到了這個「傑作」都被驚呆了,於是馬上將他推薦到了科羅拉多正在舉行的科技博覽會上。
在博覽會上,他遇到了生來就沒有手臂的7歲小女孩珍妮。由於小女孩戴著假肢很興奮地同伊斯頓的機器手臂握手,這讓伊斯頓十分好奇。
在與珍妮的父母交談後得知:珍妮戴的假肢是一種被植入脊髓的可控制假肢,而這卻不得不花費了家裡8萬美元。
雖然Easton獲得了博覽會三等獎,但他完全無法開心起來:「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我可以做點什麼來改變別人的生活。」
從此這個14歲的少年便一頭扎進了自家的車庫裡。
孤獨地堅持
「也許,我可以把我的發明變成一個假肢手臂,幫助像珍妮一樣的殘疾人。」伊斯頓回憶道。
沒上過大學,沒有任何關於機械、編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Easton就不斷學習不斷試錯,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
5年的時間裡,Easton的發明歷經了無數次疊代,從韌帶材料選擇到肌肉動力來源,從3D列印到操控方式的優化,如今的機械手已經是第四版產品。
除了齒輪、馬達和螺絲,機械臂的所有零件均使用3D列印,將機械臂的成本降低到500美元,這一價格幾乎每個家庭都能承受得起。
雖然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是Easton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在第四版的產品中,Easton提出要用腦電波控制手臂。
這一項項的世界級難題一度讓這個少年瀕臨崩潰。在沒有任何頭緒時他也曾去拜訪專家,但專家覺得他的項目太過離譜,尤其是腦波控制根本不可能實現。
專家的一句句不可能,激發了少年的決心與鬥志,受一款簡易遊戲的啟發(這款遊戲讓玩家用意念控制一個球),他發現了球的不同運動方式與腦電波之間的特定聯繫,他機智地將這種方式用到了機械臂中。
這一世界級難題就這樣迎刃而解,之後的機械臂研製相當順利。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他發明的機械臂便完全成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如今,這位19歲的天才發明家,不僅在白宮受到了歐巴馬的親自接見,還被NASA邀請一起開發太空項目。當初否定他的專家,也紛紛過來幫助他繼續完善與深入研究,以期達到更廣泛更深入地應用。
但是這位少年發明家並沒有將這一革命性的發明據為己有,他已在網上公開了程序代碼,這意味著任何人都能通過網絡下載,將機械臂通過3D印表機列印出來。
「我只希望人們通過3D印表機,就能夠將其複製出來,甚至稍加修改就能將其用於新的應用,這樣的情景想想就讓人激動。」
弄潮的人總是那麼純真,甚至讓許多人恥笑,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以美好單純的志向與不屑的努力,顛覆傳統上被認為的不可能。
每個人都有能力作出改變,重要的是停止空想,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