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景其實特別常見,尤其是小男孩進入幼兒園以後。
很多孩子覺得,說這些只是因為他們覺得「酷酷的」、「很好玩」。尤其是看到大人們的反應,就會更覺得有趣。他們發現,一旦他們講這些話,大人反應就會比較強烈。
實際上,爸媽們肯定會擔心,如何讓孩子改正過來?
看看下面這篇文字吧!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某一天,當你發現孩子用帶著稚氣的聲音說出「去死吧」、「打死你」、「你個笨蛋」等這樣的語言時,作為家長的你不禁擔憂起來,這麼純潔可愛的小寶貝怎麼學會說髒話了呢?怎麼樣才能把這些不雅的詞彙從孩子的腦袋裡清除出去呢?建議家長千萬不要過激,引導才是關鍵。
孩子說髒話的原因:
1)詛咒敏感期:從試探開始
詛咒期一般出現在3-4歲,是語言敏感期中的一個表現。當孩子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能夠像劍一樣刺傷別人,他們就會使用強有力的語言來試探,引起別人注意或實現自己的目的。
2)喜歡模仿別人
有時候,孩子會模仿電視節目或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人的表達。大人們難免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語言「失足」,這時,孩子便敏銳地抓住了那些「關鍵詞」,比如「他媽的」、「笨蛋」、「臭狗屎」等。孩子們很喜歡模仿大人說話做事的樣子,這些新鮮刺激的詞他們自然會津津樂道。
3)需要情緒發泄
願望得不到滿足,是孩子可能遇到的最大挫折,他們會儘自己所能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他們可能會大聲哭鬧,會摔東西,也會說出自己覺得最最惡毒的語言。這時候,他們是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的,因為他們就是要通過髒話來表達情緒——這正是髒話被發明創造的原因。
4)孩子有時會用詞不當
通常講,孩子是不會故意侮辱別人的,所以他可能並不明白這句話的確切意思和惡劣程度。因為孩子對語言和詞彙的感覺是慢慢形成的,因此他用詞不當也是相當正常的。
孩子說「髒話」時,請提醒自己:
1)與其說孩子在說髒話,不如說這只是他的一種語言經歷而已。
2)對孩子來說,髒話只不過是他們發現的一個新的探索領地,而不是要拿它攻擊別人或者是惹人生氣。
3)學齡前兒童並不能像成人或大些的孩子那樣評估詞語,所以成年人有義務告訴孩子規則,而不是簡單的訓斥或懲罰。
4)最好從孩子的理解能力出發,而不要從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髒話的含意。
5)請嘗試把一句髒話當成一個機會,去接近孩子的思想,弄清他們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孩子說「髒話」怎麼辦?
1)理性對待「髒話寶寶」
當發現孩子說髒話時,家長切勿大驚小怪,更不可粗暴地打罵孩子,否則反而強化了孩子的不文明行為,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作為父母,最好的方式是聽到寶貝說髒話時,給他一個冷冰冰的面孔。讓他明白,你對他說髒話的遊戲一點兒沒有興趣,也很反感,這樣他就不會嘗試用說髒話來吸引你的注意了。
2)儘可能凈化孩子的生長環境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首先注意自己的用語習慣,給孩子營造一個文明的話語環境,很難想像孩子一直生活在一個髒話連篇的環境中,卻從不說一句髒話。另一方面又要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訴他們,罵人、說粗話是不文雅的行為。另外,父母要關注孩子周圍小夥伴的情況,為孩子選擇講文明、懂禮貌的夥伴,以減少相互學罵人的機會。
3)給予正確引導
寶貝說髒話固然不好,但父母不妨通過這個契機,幫助寶貝樹立是非觀念。告訴他哪些詞是不好的,別人不喜歡聽,不能用。哪些詞是好的,大家喜歡聽,可以用。寶貝也只有把好的和壞的詞都學到了,才能進入樹立是非觀念的時期。當他接受你的意見時,要及時表揚他哦。
4)引導寶寶換位思考
詛咒敏感期最尷尬的是,孩子有時候會在公共場合詛咒別人,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及時告訴他,這樣做別人會有什麼感受。只有引導寶寶換位思考,才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道歉。
5)配合一些小小的懲罰
如果在警告寶貝後,寶貝仍然說髒話,父母就要採取措施了。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寶貝停下他正在做的感興趣的事,讓他安靜地待上幾分鐘,不許說話,不許動。一旦向寶貝宣告了這樣的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不能因寶貝的哀求或其他任何原因而輕易放棄原則。
編後語:
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和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要逐漸幫孩子認識到,一個人怎麼說話,決定了他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的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段經歷,別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但只要你內心堅定,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這個問題,孩子有禮貌的語言就會越來越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