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日本在「人性化」上 的差距!

@ 2016-09-25

「仁者愛人」是中國先賢孟子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我們經常說的「以人為本」中的人,便是「仁者愛人」中的人。「以人為本」在現代社會的具體實踐則是「人性化」,為對方著想。

雖然,我們經常說「以人為本」,但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來,卻往往差強人意。與日本的「人性化」相比,中國的「以人為本」還有巨大差距。人性化不同於搞「大工程,大項目」,關鍵看細節,細節處理的好,對方會感到安心、放心、暖心,細節處理的雜亂無章,對方可能會失落。

日本是處理細節的高手,拿東京的一條普通的公交線路「王78號線」為例,從其線路設計到具體服務,已經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該線的起點是東京北區的王子車站,終點是繁華的新宿西口,總長18.27km。「王78號線」總共有47個站點,而它穿越的地區則是被稱為「東京困難戶」的北區、杉並區和板橋區,這些區與港區等富人區相比,較為貧困。生活在沿線的大多是老人和低收入者,當然,也有一些富豪。除節假日外,每天有49班車,從早上6點40到晚上9點25,來回運行。

那為什麼說它人性化呢?看到上圖公交車頂部有一個「輪椅」的標誌了沒?它的意思是,該車有搭載輪椅裝備,這個稍後再說。

首先,從線路設計上看。由於「王78號」沿線有很多老人,為了更好的方便他們就醫、轉車、辦事,該線路經過了數個大型醫院,如武藏野醫院、日本大學醫學部附屬板橋醫院等;多個大型車站,如野方車站、新中野車站等,將中央線、西武新宿線、東武東上線等鐵路連接起來。除此之外,還經過了郵局、政府機關等,在設計線路時,充分考慮了老人們的需求,非常人性化。從下圖中,也可以看出,乘客大多是老年人。

其次,BUS設施上。在日本,人們經常可以在街頭看到坐輪椅的殘障人士。他們得以自由出行,也與人性化的BUS不可分割。「王78」BUS有專門服務於輪椅乘客的設施,當有輪椅乘客時,司機會啟動專用裝置,幫助他們上下車。BUS內部,也有專門固定輪椅的裝置。

除此之外,下車時,汽車還會自動向下車方向傾斜,以減少落差,防止乘客跌倒。日本的公交車基本全是空調車,且只要有一張「西瓜卡」或「PASMO」,就能坐便所有線路的車,非常方便。

最後,人性化的服務上。公共運輸是社會的一個小小的縮影,為殘障人士提供周到細緻的服務已成為日本社會的共識。日本每個車站都有盲人線,當有盲人等車時,司機會把車門對準盲人線的終點,然後引導盲人上車。

「按分到站」也是日本公交服務的一大特點,日本的公交車牌上,都有固定的到站時間。乘客只要提前一兩分鐘到,就能趕上車。而如果在某些車站停留時間過長,司機也會調節在路上的速度,以達到「按分到站」。充分為乘客著想的「日本式服務」讓乘客們非常放心。

從一個小小的細節上,可以反映處一個國家、社會的文明程度。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的文明程度、人性化程度比我們高。

當然,中國也有很多「仁者愛人」的情形,如下圖。

公交司機抱殘疾人上下車,的確溫暖了一車人,讓很多人熱淚盈眶。這位年輕的司機做到了「仁者愛人」,值得點贊。

可是,這種場景在日本根本不會發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日本的殘障人士,最起碼的輪椅還是有的,而人性化的日本社會,也創造了各種幫助他們出行的條件。當然,我們也有很多幫助殘障人士的設施,但具體效果如何呢,有幾個盲人敢沿著盲人道走路呢?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中日兩國的差距。

對中國來說,日本是一個好的對手的同時,也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它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缺點和與世界的差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