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加坡需要拿出李光耀時代的智慧,即在中美之間進行更有效、更謹慎的平衡,這樣才能獲得中美雙方的信任。
近日,第17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在委內瑞拉召開,會議成功通過了將指導不結盟運動未來三年如何發展的《瑪格麗塔島宣言》,但是會議取得成功的同時卻傳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遭反對
據《環球時報》9月21日報道,參會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會議磋商的過程中,新加坡曾執意要求塞入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背書的內容,但是由於與會多國的明確反對,新加坡的企圖最終未得逞。
據《環球時報》發表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閉幕 一國不顧反對妄提南海仲裁》一文,有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的起因是在會議中,有不少國家發聲表示明確反對強化涉南海內容,對此新加坡代表表現得氣急敗壞,開始對與其意見相左的國家冷嘲熱諷、出言不遜,惡意攻擊立場公正的國家的代表。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在另外的一些會議上為一己私利反覆糾纏,多次拖延會議進程至深夜,也引起了各國反感。
新加坡是怎樣一步步「跳反」的?
新加坡不是南海爭議的當事方,按理來講應當在南海問題上保持中立,據《環球時報》報道,早在2012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提及南海爭端時就表示,東協必須採取一種「向前看的中立觀點」,以鼓勵各方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但真相君(微信號:jiupaizhenxaing)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2016年以來,新加坡所謂中立的態度已經慢慢開始了偏移。
7月19日人民網報道了在新加坡舉行的南海問題研討會,彼時新加坡的立場還與中國站在一起。會上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表示,「中國是地區發展的領頭羊,從某種程度上說,東南亞經濟在過去10多年的發展壯大,歸功於中國的帶動。」
但在8月2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之行後,新加坡的態度就出現了明顯轉變。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期間表示,海牙仲裁庭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希望各國都能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希望新加坡切實尊重中方立場和與東協方達成的有關共識,秉持客觀公正立場。
對於新加坡這種有失中立身份的言行,中國做出了回應。根據參考消息網8月17日的報道,中國和東協各國在內蒙古召開了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高官會,會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談到新加坡在南海爭端中的立場時表示,新加坡不是南中國海當事方,希望這一城市國家遵守在這一問題上的中立立場。
據觀察者網報道,8月21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國慶群眾大會的演講上表示,「我們必須選擇我們自己的立場,計算我們自身的利益」,「新加坡希望美國可以繼續如此行事,即使中國的影響力正在上升」。
如此一路走來,新加坡的態度轉變日趨明顯,到如今更是曝出在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上的出格行為。
難道新加坡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的心變了嗎?真相君(微信號:jiupaizhenxiang)認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義桅的觀點非常適合解答這個問題。他說,「儘管新加坡在中國和東協之間發揮了協調作用,但並未充分保護中國和東協的整體長遠利益。新加坡需要拿出李光耀時代的智慧,即在中美之間進行更有效、更謹慎的平衡,這樣才能獲得中美雙方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