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生起,爸爸媽媽就被醫生囑咐一定要按時帶孩子去指定醫院進行體檢。體檢成了寶寶最重要的戶外活動之一,很多孩子對白大褂的「敬畏」也是從這裡開始的。不過,醫生叔叔阿姨們這裡敲敲、那裡拍拍的,可把我們爸爸媽媽看懵了,他們到底是在幹嘛呢,這樣子拍對寶寶好還是不好呢?會把寶寶拍壞嗎?還有些家長還經常認為,自家寶寶健康的很,能吃能睡能玩,何必費勁老帶寶寶去體檢!有空就帶孩子去看看,工作忙就不去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寶寶的健康與否,不是光「看」就夠的。今天,奇育記就給眾爸媽掃掃盲,聊聊寶寶體檢時候的那些事兒。
寶寶體檢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建議粑粑麻麻養成一個良好的收納習慣,平時就將寶寶的體檢手冊、醫生的指導意見冊、寶寶的疫苗手冊裝入一個固定的檔案袋內,這樣體檢的時候隨身攜帶,也方便醫生參考寶寶之前的體檢情況,更加不容易因為到處亂放,弄丟寶寶的體檢手冊這種情況哦!
體檢的前一天晚上,最好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換上乾淨的衣服。體檢時最好穿寬鬆舒適的衣服,便於穿脫。
在寶寶體檢後,要把自己育兒過程中的疑問及時向醫生說明,有關寶寶的生長發育、智力行為、睡眠和飲食等方面的問題均可向醫生詢問,同時要認真記錄下醫生的指示,以免忘記。
寶寶體檢時間表
一歲以內寶寶要進行7次體檢:
第1次體檢:出生後
第2次體檢:出生後第28天
第3次體檢:出生後第42天
第4次體檢:寶寶4個月時
第5次體檢:寶寶6個月時
第6次體檢:寶寶9個月時
第7次體檢:寶寶1周歲時
之後在1歲半、2歲、3歲各進行一次體檢。
這樣寶寶從出生到3歲一共體檢10次。定期體檢,可以讓媽媽隨時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同時也可以多和醫生溝通,能夠了解照顧寶寶的注意事項,及時發現寶寶的健康狀況,有病症可以早治療。
體檢時爸爸媽媽千萬別漏掉六個小細節
細節一 摸摸脖子
時間:寶寶第一次進行體檢
醫生之所以要撫摸寶寶的脖子,這是因為有些寶寶出生時,被醫生用手從媽媽子宮內拽出來的時候,容易造成鎖骨的骨折。如果醫生在寶寶的脖子上摸到一個小凸點,那表明傷口已在癒合。用不了幾周,就會痊癒。這時,他可能會建議將孩子的袖子口與胸部的衣服釘起來,這樣能夠固定孩子的手臂,從而保證鎖骨不受損傷。
Tips:媽媽可以請教醫生平時如何觀察寶寶的小鎖骨,及早發現鎖骨發育的不妥,固定手臂時要注意由專門醫生來負責,以防寶寶的鎖骨長歪了不好看。
細節二 用手掌壓頭
時間:2歲前的每次檢查
在新生寶寶頭頂部位,菱形的很軟的,把手放在那裡或用眼睛注意那裡,甚至可以感覺到跳動,那是因為顱骨沒有完全閉合,那地方皮下就是血管的原因。這是個非常脆弱的地方,是為了適應頭部不斷長大的。如果兩個軟點很早就消失了,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大腦發育,並且,寶寶可能需要手術處理。因此,平時是需要非常小心地呵護,配一帽子最合適不過了。
Tips:睡覺時注意不要讓寶寶側睡時間太長,影響顱骨的正常發育,要適當地幫進行翻身。
細節三 揉揉屁屁舉舉腿
時間:寶寶會走路前的每次檢查
這個檢查需要將寶寶的腿舉起來,讓膝蓋彎曲直到碰到肚子為止。 這樣的檢查,是為了確定寶寶的臀部是否發育異常。平均每1,000個寶寶中就有1個患有先天性臀部畸形。如果醫生感覺寶寶的臀部有異常,他會要求媽媽們帶寶寶做一個超聲波檢查。
Tips:一般來說,越早發現畸形,治療的措施越簡單,寶寶只需在盆骨處戴上調整架即可。
細節四 抱抱放放嚇唬寶寶
時間:前4次檢查
各位媽媽可別以為醫生是沒事跟寶寶鬧著完,這是醫生在測寶寶的擁抱反射呢。
在寶寶3-4個月的時候,當他感覺不安的時候,他會張開手臂;這是一種自然反射現象,如果寶寶沒有這個現象,那麼說明他神經發育有問題。醫生也有可能會尋找其他一些條件反射,例如寶寶是否會抓住手指,或者當醫生用手指戳他腳趾頭時,他會不會往後縮。
Tips:這些簡單的辦法,媽媽在觀察醫生檢查的過程中,也可以學到一二,平時在家用類似的方法訓練寶寶的條件反射力,一旦發現情況可以向醫生彙報。
細節五 檢查私處
時間:每次
這可以檢查寶寶的生殖器是否正常。超過4%的男孩出生後,睪丸都不在陰囊中。這種現象,通常會在9個月後自行消失。對於女孩而言,經常容易出現陰唇粘合現象,這樣很可能會造成尿路感染。及早的檢查,可以讓醫生及早採取措施,減少寶寶受病或者受感染的痛苦。
Tips:寶寶的私處是寶寶男女身份的象徵,很多私處護理問題都源於媽媽的疏忽,平時洗澡時,多觀察寶寶的私處,早發現早治療。
細節六 用食指按壓腹股溝處
時間:每次
這個方法可以檢查寶寶股動脈是否跳動。醫生需要檢查孩子的動脈跳動是否微弱,因為動脈連接著寶寶的心臟,動脈跳得快與否就可以反應心臟的狀況。這個方法是診斷孩子是否患有心臟病的最簡單的方法,如果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家庭病史,這個檢查一定不能小覷。
Tips:寶寶心臟的跳動狀況還會影響到呼吸,如果寶寶不是因為小感冒而呼吸異常快速,就要迅速檢查心臟情況。
最後的話
讀懂上面這六個細節之後,爸爸媽媽下次帶小寶寶去體檢的時候,就能了解醫生在幹嘛,交流起來也更容易。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應該是動態的監測。除了這六個小細節之外,還要定期給寶寶做體格檢查,系統了解寶寶各個年齡段的體格生長情況和動態變化,以便能及時發現生長異常,使一些症狀不明顯的疾病得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早期治療,爸媽也少擔心,健康的寶寶也會伴隨快樂的家庭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