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份,霍金在尤里的資助下正式啟動「突破攝星計劃」,研製一種速度能夠達到光速20%的光帆飛行器,光速的20%=60000公里/秒,光帆飛行器的第一站就是去半人馬座α星,耗時20年,這已經是非常短的時間了,收集到信息後再用四年時間把它傳送回地球。
此計劃其實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進入了初步研製階段,目的就是要以最大限度接近光速的速度飛向太陽系附近的星球,把人類的目光送出太陽系,更好地研究宇宙,當時的理論速度為光速的10%。這個計劃之所以被世人關注是因為它沒有違背任何我們掌握的已知的所有物理定律,確實有可行性。不過現實總是殘酷的,理論可行不代表實踐中也可行。
近日,有些天文學家就對此計劃提出了異議,儘管理論可行,但充滿著各種巨大的危險,當然光帆飛行器是不載人的,如果實現了載人的可能,(拋開高速飛行對人體的影響),太空人坐上它將會屍骨無存。
天文學家指出,以20%的光速飛行,光帆飛行器碰到一粒小小的宇宙塵埃都會發生滅頂之災,飛行器和太空人會瞬間化為灰燼。
即使對飛行器改進做出防範措施,但是撞毀的機率也不能降低為零,因為宇宙雖然是真空的,但恆星或行星周圍的空間不是真空,而且天體運動會製造無數的宇宙塵埃飄散在太空中,他們還指出,不僅是塵埃,一顆單原子都能要了太空人的命。
飛行器撞擊上單原子不是馬上就使其撞毀,而是撞擊產生的能量迅速加熱撞擊點,如果溫度足夠高會熔化飛行器,溫度低不把飛行器熔化也會對其結構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第二種危險就是如果撞擊對飛行器沒有造成致命的危險,但會影響飛行器的速度和航線,理論上,來自各個方向的的粒子都會撞擊到飛行器,舉例來說,左邊撞了一次,右邊也可能撞一次,無限距離上這種機率是相同的,飛行器不會偏移原定路線太大,但這僅僅是理想狀態,中間的未知數太多。不能拿人的生命開玩笑。
再有,照相機或攝像機是飛船的必備設備,要不大老遠衝出太陽系去幹嗎呢,肯定要收集影像資料,但飛行器的高速度並不允許攜帶體積大的攝像頭,要想拍到清晰的影響只能去靠近要觀測的星球,每個星球微粒的密度要比太空空間高很多,越接近星球危險越大。
總之,霍金又邁出了人類歷史中最有意義的一步,儘管充滿著危險,充滿著未知數,但總體來說這為人類探索宇宙,甚至研究人類生命起源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但願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