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戰場檔案君發過篇文章,講的是圖們江入海口的重要性:
如果北極航道開通,中國東北地區的圖們江入海口,將是我國通往歐洲和北美的最佳出發點。
很多網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等北極航道實現全年通航,黃瓜菜都涼了!
同樣,在戰場檔案君講河西走廊的一篇文章中,講到張騫通西域的「鑿空盛舉」,提出:
它的兩邊,上邊是內蒙古高原,下邊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都是游牧民族的地盤,而且藏傳佛教是占絕對優勢的宗教。
如果沒有河西走廊,這個又狹又長的地帶,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將連成一片!
很多網友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張騫通西域時,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還沒有佛教。
網友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是戰場檔案思索攻關的方向。
戰場檔案君首先覺得,歷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產物,張騫通西域時,他當時也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行為會對華夏民族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但是,許多歷史事件都會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凡事有意義的,都有一個提前量!
正如古人所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馬雲也曾經自信滿滿地對他的員工說,今天的淘寶是為20年以後工作。
今天,戰場檔案君跟各位親們聊的是,中國的一家私企和圖們江入海口邊的一個港口的故事。
我們說,圖們江入海口,「一江連三國」,中國東北要想從圖們江出海,必須要有俄羅斯和朝鮮的配合。
說起來,吉林這個省份,真有些悲催,近海省份,最近處(吉林琿春)離海只有4千米,卻被堵著不能出海,只能算內陸省份。
說到這裡,各位親們也不要再大罵痛罵大清誤國了,無論是國家,還是人,都要面對現實,「活人不能讓尿憋死」。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全球貿易的大發展,圖們江口的經濟價值越發凸顯出來。聯合國開發計劃暑還專門考察了中、俄、朝三國圖們江接壤地區,並建議在圖們江入海口建一個集港口、機場、鐵路為一體的交通樞紐:
「第二個鹿特丹」、「再造一個香港」!
而中國,特別是吉林省,也在努力「尋找」圖們江的出海口:
中國東北的貨物,如果先運到大連,再轉運日本,需要三四天時間;如果能走圖們江口,只需要十幾個小時。
此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中國的一家私營企業,他們租下了圖們江口朝鮮羅津港一號碼頭10年,並對碼頭設備進行了更新改造,新建了一些基礎設施:
要將朝鮮延邊州豐富的煤炭運往中國的東南沿海。
這很划算!
但是,令這一家私營企業想不到的是,他們的這一做法大大啟發了國人:
原來用租借的辦法,也可以出海。
100多年來,中國人首次進入日本海!如果中國加大對羅津港的開發力度,並在此地部署海軍,那麼,這將是一把「尖刀」:
進出日本海的美國第七艦隊的一舉一動,都將在我國海軍的監視之下!
「借港出海」,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