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行之有效的八條廚房管理經驗,你的廚房不試試?

@ 2016-09-23

廚房管理其實一些廚師的方法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還有一些細節要注意處理。

真正管理好的廚房就是像公司一樣流程化,每一套菜都要有詳細的檢測的標準。保持整個廚房高速而穩定才是廚房管理的真正目的。

今天紅廚君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廚房管理的某位大廚的管理心得。

這位大廚對於如何穩定出菜,廚師和下手人員的搭配都有自己的心得,各位總廚可以參考學習。

下面就是這位總廚的心得:

我認為每個廚房的整體管理模式無外乎那麼幾種,比如為了穩定出品,有的廚房採取專人專做,有的按菜系分,有的按檔口分,而有的則乾脆不分,不能說哪種好而哪種就不好,這就好比嫁漢娶老婆,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廚房像他的管理者,一個總廚的行為方式、個性風格直接影響著他的廚房。

我是山東人,身材算不上「細緻」,但性格上卻還有「細緻」的一面。衡量一個廚房的管理水平,「效果」是唯一的標準,而決定效果的往往在於細節管理和對細節管理的持之以恆。

當一個總廚不斷地用心去發現一個個問題,而且不斷地找辦法解決,這個廚房管理一定是好的。

我的廚房共有14個炒鍋,負責76張台、53個包間的菜品供應。酒店開業5年來我廚房裡主要炒鍋師傅基本沒有變動,已經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廚師隊伍,這樣的廚房管理起來跟其他廚房不太一樣,以下是我在管理過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和辦法。

小黑板提高積極性

我們廚房的炒鍋是先挑出專人負責特色菜,其餘炒鍋共同負責剩下的菜品,這種制度避免了分配不均的情況,但是最大的弊端就是推脫責任,比如砧板配好了菜,炒鍋互相推脫,A炒鍋讓B炒,B炒鍋讓A幹,積極性都不高;尤其是每天下午,本來就比較疲乏,整個廚房的氣氛比較散漫。

針對這種情況,我制定了一些制度。開始是我在廚房喊口號, 比如看見他們沒精神我就喊「快炒」「精神點」等,振奮大家的精神,這種辦法雖然比較有效,但是非常被動。

後來我採取用小黑板公布出菜量的辦法,讓他們自覺主動地提高積極性。

具體實施辦法是:

把每餐每個炒鍋的出菜量寫在小黑板上公布,每個月統計一次,前三名的給予100元、80元、50元現金的獎勵,連續三個月最後一名的罰款50元。

這樣一來廚師們的積極性很快就提上去了,倒不是因為罰那50元錢,而是因為大家都是老熟人,出菜量一公布老是排在後面的話感覺很沒面子。現在砧板把菜配好後,甚至出現打荷為炒鍋搶菜的現象。

每人有個顏色和編號

以前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食客投訴某一道菜品後,追究不到責任人,因為除了特色菜外其餘菜品大家共同負責,很難找到這道菜是誰做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制定了分彩筆、排編號的製度。

具體實施辦法:

給砧板每人配發一支彩筆,每個人的顏色都不相同,然後再編上號,同時給每個炒鍋也編上號。比如有食客點了「魚香茄子」,1號砧板(黑色筆)配好菜後用黑色筆在點菜單上簽字,然後交給打荷;

2號炒鍋把菜做好後在盤子邊上貼一張寫著2號的標籤,如果這道菜出了問題,原因在炒鍋,很快就能根據編號找到2號炒鍋,如果原因在砧板,也能根據點菜單上黑色的簽字找到1號砧板。

「1+1」讓新手盡快成才

新學員來到我們廚房一般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但是有時候這些簡單的小環節往往是整道菜品的關鍵,比如上漿,如果上不好就會影響到整個酒店的出品統一。

為了穩定出品,就要讓學員盡快學紮實這些基本功。

對於這些新學員雖然平時也有培訓,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實踐,這就要求炒鍋師傅在平時操作中要對學員盡心盡責,為了防止出現炒鍋師傅對學員不負責任的情況出現,我制定了1+1的管理制度。

具體實施辦法:

把1個炒鍋+1個打荷學員分為一個小組,炒鍋老師負責指導學員的工作,包括上漿、掛糊、盤飾、整形、標籤、擦邊以及菜品所使用的對應餐具等,如果學員出現操作上的失誤,比如掛糊不勻,指導老師有70%的連帶責任。

這個制度強制著炒鍋去用心教學員,讓每一個新手很快就能成才,也有利於我們酒店的出品統一。

習慣性浪費要不得

這裡說的習慣性浪費不是一般的「人走不關燈」「整夜長流水」等故意的浪費,在做菜過程中有很多注意不到的細節,已經在不經意間造成了浪費。

比如用勺子舀生抽,本來用50克足夠,卻舀了100克,把需要的50克倒進鍋中後,順手就把勺子用清水沖淨,這在很多廚師看來也許是很正常,但是剩餘在勺子裡的50克生抽完全可以再倒回去。

再如做油炸菜品的時候,炸完後不控油或者控得不夠,這樣就會有大量的油流失掉。我先在開會的時候講一遍哪些行為屬於習慣性浪費,實際操作中如果有浪費行為的第一次被發現給予警告處分,再犯就要下罰單。

這一舉措既節省了酒店成本,又讓大家養成良好的習慣,對酒店對個人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多個心眼去驗貨

驗貨是關係到出品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驗貨的時候要多長個心眼才能充分保證原料的質和量。

比如豆芽,進貨的時候一般是裝在塑料袋裡的,驗貨員不要只看是否新鮮,還要想到這是含水分的原料,用手指從塑料袋底部戳個洞,肯定會有不少水流出(類似豆芽的原料只要是用塑料袋裝的含水分的原料都要想到這一點),可以減輕很多重量。

再比如光雞,不要只看大小、新鮮程度,還要親自掏雞的肚子,一般會掏出一些價格很低的雞油,如果驗貨不到位就會讓它矇混過關。

還有一些成捆的蔬菜、整箱的原料都要拆開來看,成捆的蔬菜也許有不合要求的夾在中間,不拆開就看不到;整箱的原料也許有數量不夠的,不打開就檢查不出來,這些在我們酒店都對驗菜人員做了硬性要求。

如果驗貨不夠嚴格,比如一捆芹菜,初加工時發現夾在中間的很小而且不新鮮,及時上報後就會對驗貨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罰。

將「偷吃」公開化

偷吃不光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很嚴重的違反廚房紀律的現象,如果不加以製止會讓廚師們養成一種壞毛病。我的廚房規定偷吃一粒花生米罰款100元,這是我們廚房最嚴重的處罰。

但是我也不是不許他們吃,我的做法是把偷吃公開化,如果有誰想嘗哪道菜可以向我提出來,我會單獨炒一份然後召集大家一塊吃,既滿足了偷吃者的願望,還可以在吃的過程中交流這道菜的製作經驗,時間長了也就忘了偷吃是怎麼回事,慢慢就養成了不偷吃的習慣。

我們廚房還有一個防偷吃的辦法就是互相監督,如果有人發現偷吃現象,可以舉報,不過要說明時間、地點、偷吃人和偷吃的菜品,以便我核實,確屬事實的我會對舉報人進行物質獎勵,不過對舉報人的姓名我會嚴格保密。

明檔樣品及時換

有很多擺明檔的店對明檔賣不完的菜品管理不當,最後造成腐爛變質,只能倒掉,浪費成本。

我的做法是對明檔的樣品勤換,保證新鮮,盡量不浪費任何一道菜。

具體實施辦法:

每天上午9:30 開始把明檔的菜品擺出去,一直擺到中午12:15,12:15一過如果有食客點了明檔的菜品,就要把樣品拿到廚房做菜,然後再換一道新鮮的樣品重新擺在明檔裡(時間段要根據各酒店的上客集中時間來定,我們酒店一般中午12:30左右客人就上的差不多了,所以選擇在12:15),這樣基本能保證樣品全天都是新鮮的。

樣品一直擺到晚上7:00,7:00一過,再有食客來點就把樣品直接拿到廚房做菜,不用再擺新樣品了(我們店一般7:00以後上座高峰期就過了, 如果哪天生意特別好,7:30以後還有源源不斷的食客,就要把拿走的樣品再補上)。

如果出現意外,也不要扔掉,還可以拿來再利用。以魷魚為例,變質以後會長出一層白毛,這時已經不能食用,不過還是可以再利用,把長毛的魷魚入開水汆10秒鐘,用清水洗淨後,刷一層色拉油,色澤還是很鮮亮,可以重新擺回明檔只做樣品,可以保持2-3天,這樣也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充分利用下腳料

利用下腳料是廚房節約成本最直接的辦法,比如我們廚房切完片後的青紅椒還有一些剩餘部分可以用來切丁;西蘭花根、白菜根、香菜根等可以用來醃鹹菜;芹菜摘完後不用的葉子可以用來炸丸子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