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 蘇聯為啥不要德國的黃金儲備 卻要了一堆舊設備

@ 2016-09-23

1945年,規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美國、蘇聯、英國等巨頭們又湊一塊兒,開始商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啥事兒?

找德國賠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打了敗仗要賠錢。」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希特勒發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當希特勒自殺,德國投降後,同盟國方面就著手商量找德國索要戰爭賠款。

我們知道,在「二戰」中,德國納粹軍隊侵占了大半個歐洲,從許多國家的銀行掠奪了大量的黃金白銀,這使得德國擁有了一筆巨大的黃金儲備。當時,大家都對這筆黃金儲備垂涎三尺。可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卻宣稱,他們並不想要德國所儲備的黃金,以及大約5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

蘇聯人想要什麼呢?

蘇聯人想要德國的工業設備。

在「二戰」結束時,蘇聯和美國、英國(加上後來的法國)分別在德國劃分了占領區。蘇聯所占地區面積較小,境內主要為農業與輕工業。美國、英國所占地區面積較大,且更為發達,特別是擁有擁有魯爾區這一重工業基地。為此,蘇聯極力想說服美國和英國,獲得一部分工業設備。

美國和英國又不是傻子,他們怎麼會無緣無故地答應蘇聯呢?

於是,蘇聯就主動提出,放棄對德國黃金儲備的要求,轉而索取一部分工業設備。哪怕這一部分工業設備已經陳舊。美國和英國經過考慮,覺得可以與蘇聯進行交易。

於是,蘇聯通過蘇占區的工業原料和糧食,獲得了西方占領區的15%的工業設備。另外,蘇聯還免費獲得了10%的德國經濟不需要的工業設備。

有人認為,史達林放棄德國的黃金儲備和海外資產,換取一堆陳舊的工業設備,非常地不划算。畢竟,在那時候,德國在美國、加拿大、瑞典、西班牙、瑞士、挪威、土爾耳、英國、比利時、葡萄牙、日本、伊朗等眾多國家擁有投資,不少企業已經控制了該國家的工業生產和貿易。假如史達林獲得了這些黃金儲備和海外資產,必將在最短的時間啟動經濟騰飛,在對外經濟關係的發展上也能更加順利。

可是,精明的史達林怎麼會做折本生意呢?

在殘酷的蘇德戰爭中,德軍依靠「閃電戰」,縱深侵略到蘇聯的國土腹部,對蘇聯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二戰」之前,蘇聯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二戰」之後,蘇聯工業幾乎陷於癱瘓狀態。

蘇聯急需德國的工業設備,來為蘇聯工業經濟的復甦提供強大的動力。

德國的工業設備被源源不斷地運到蘇聯,很快就被運用於蘇聯各個部門,被分配到各企業。除了一小部分工業設備的技術構成與當地具體生產條件不相搭配,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外,德國工業設備還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特別是,從德國獲得的高技術設備和最新技術樣品為蘇聯生產眾多先進產品的生產發揮了重大促進作用。以前,蘇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無法生產的產品,如今也可以開工生產了。

源自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精密設備,為蘇聯發展無線電定位儀器、無線電裝置、發生和特殊電子管、兩極管整流器、X光透視管、無線電測量儀及其它電子產品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而德國工廠研製的「V2型」火箭設備及樣品,極大地促進了蘇聯火箭技術的發展進步。德國的最新型飛機和設備,則為蘇聯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資料擴展:誰是你心目中最優秀的「二戰」領導人?羅斯福還是史達林】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從德國運回這一大堆看起來陳舊的工業設備,而是獲得了德國的一部分黃金儲備和海外資產,蘇聯或許會有一些錢,但絕不會變成那個與美國爭霸近半個世紀的超級大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