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典範,雖然不能武斷的說他是歷代開國皇帝中出身最差的,但沒有「李剛」老爸這一點是確定的,草根出身的他具有卓越高超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了,其政治能力也更是突出,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個英明睿智的皇帝,在生前為了給孫子朱允炆鋪路,可謂是用心良苦、機關算盡,但是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就攻破大明帝國的首都應天(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就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朱允炆,登上了皇帝寶座,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僅僅四年,可以說屍骨還熱著呢(哈哈,此處略有誇張),自己安排的政治格局就被打破,可以說一世英名盡毀於此啊,而這就引出了兩個問題,一是朱棣既然有能力在短短4年的時間內謀反成功,朱允炆又收不住自己的江山,兩者能力差異之大,朱元璋一世英明,為什麼不將皇位傳位有能力的繼承者呢?(此時,咱先暫不談論道德問題啊,畢竟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嘛),二是若朱元璋吃了秤砣鐵了心的要將皇位傳給他的孫子,那又為何將燕王這麼大個爆炸隱患留下來呢,難道他生前沒能料到燕王的危險性子嗎?
下面咱們先來說說朱元璋同學為什麼執意傳位給朱允炆,雖然眾說不一,有認為是朱棣本身性格殘暴不得民心;有人說是朱元璋為懷念他的長子,也就是朱允炆的老爸朱標(在這裡科普一下,朱標是朱元璋跟相濡以沫的髮妻馬皇后的兒子等等。但小編認為,反登大位者必不會以兒女之情來決定國之正統這等大事,當然昏君有可能,但朱元璋不是昏君啊,所以從始至終朱元璋同學考慮的只是一點,那就是國家的穩定,他拚命打下的江山的繁榮昌盛。朱棣是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在當時一直奉行的是傳嫡傳長,即使朱元璋不傳位給他孫子,也不會傳位給朱棣,畢竟朱棣前面還有老二和老三呢。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該看第二個問題了,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咱們都明白的道理,那麼大個君主為什麼放任朱棣這隻老虎不管。其實沒有不管,更確切的說當朱元璋想管時已為時已晚,朱元璋很清楚朱允炆的性格壓不住,尤其是那些小集團勢力,朱元璋就很巧妙的利用朱棣來牽制這些勢力,通過朱棣成功剷除了藍玉、胡惟庸等集團,所有爪牙被擺平後,當朱元璋想收拾朱棣時,朱棣已羽翼豐滿、且朱元璋老了,半截身子埋入黃土的人又如何去跟老虎去斗呢,就這樣,一世英名毀於此,死後不到4年,家裡邊就鬥了起來,連帶著平民百姓跟著遭了3年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