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是:不能用涼水!但是也不能等水開了再放面!
正確的方法是:等鍋底剛開始有小氣泡往上冒時就放掛麵,然後攪動幾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再次沸騰。
煮掛麵時不能等到鍋里的水全都開了再放麵條。因為掛麵本身很乾,如果一下子遇到高溫,表面的澱粉就容易糊化而變黏。同時,水分熱量都不容易向內滲透,所以面心仍然是生的。再加上沸水會使麵條上下翻滾、相互摩擦,這樣煮出的麵條外黏、內硬、湯糊。
1.煮一般麵條如果在鍋中加少量食鹽,這樣煮出來的麵條不糊爛。
2.煮麵條時若在水中加一湯匙菜油,麵條不但不會黏連,且能防止麵湯起泡沫,溢出鍋。
3.煮切面在下麵條時適量加點醋進去,這樣可除麵條的鹼味,還可使麵條變得更白。
4.在下鍋前先把麵條掰開,煮熟後蓋著鍋蓋燜5分鐘,這樣的麵條比較滑,而且湯汁比較稠。
5.煮掛麵和干切面的時候,鍋中煮麵的水不要太開,等麵條下鍋開鍋後也宜用中火煮,因為干切面和掛麵本身很乾,用太大的火煮,水溫很高,使麵條表面形成一層黏膜,熱量無法向里傳遞,易形成硬心和麵條湯糊化。中火煮時,隨開隨點些涼水,使麵條均勻受熱。
6.斷硬心後把面撈起來,立刻放進冷水中浸泡片刻,就是所謂的"過冷河",然後再把過完"冷河"的面放進熱水中泡一下就行了,這樣煮出來的麵條爽口嫩滑。
7.如果麵條結成團,噴一點米酒,麵條就會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