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李光耀女兒李瑋玲再次撰文,要求拆李光耀故居

@ 2016-09-19

李光耀舊時與夫人柯玉芝(右一)和子女李顯龍(左起)、李顯揚和李瑋玲在歐思禮路住家的合照。

前天是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93歲冥誕,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在面簿上撰文,透過社交媒體再次要求公眾尊重父親遺願,拆除位於歐思禮路38號的故居。

李瑋玲星期五(16日)晚上在面簿上寫道,父親是罕見的政治家,他為建立新加坡窮盡一生精力,過程中從未別有意圖,也堅決反對「英雄式的崇拜」。

她透露,父親晚年曾數次要求新加坡政府保證在他去世後拆除故居,防止它成為「供人崇拜的遺蹟」。

她說,由於內閣「拒絕」作出承諾,李光耀生前決定在遺囑最後加入一段話:「這是我的願望,也是亡妻柯玉芝的願望。在我過世以後,我歐思禮路38號的房子必須馬上拆除。如果我女兒瑋玲選擇繼續居住,房子也必須在瑋玲搬出後馬上拆除。」

李光耀去年3月去世後,李瑋玲繼續居住在歐思禮路38號。她和弟弟李顯揚後來也公開李光耀遺囑有關處置故居的內容。他在遺囑中表明,若子女因法律修改或各種規則約束而無法拆除房子,那他希望家人不對外開放住家。

李瑋玲:否決父親唯一要求 不是真的紀念他

李瑋玲表示,父親的遺願應受到尊重,若將故居保留下來等於是向新加坡的政治人物和有意從政的人「發出錯誤信息」。

她說:「紀念父親,卻否決父親對新加坡提出的唯一要求,這不是真的紀念他。」

李光耀故居建於100多年前,並在新加坡建國過程中見證了許多重要事件,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李顯龍總理去年4月在國會上發表聲明時表示,他身為兒子自然希望執行父親遺願,但最終須由「屆時的政府決定如何處理」。

李光耀生前在歐思禮路38號的住所非常寬敞,有五間臥室,後院還有三間房。

歐思禮路住家裝潢簡單,行動黨成立前的許多重大會議,都在這裡舉行。

歐思禮路38號住所附近向來保安森嚴。

李光耀兩度致函內閣 提出拆房要求

李總理表示,李光耀對於拆房的立場多年來未曾動搖,他希望人們能尊重李光耀和柯玉芝的意願。

「如果李瑋玲不再住在這棟房子裡,而李先生已表明希望如何處置。到時,我身為兒子,希望能執行他的遺願。不過,這必須由屆時的政府決定如何處理這件事。」

李總理透露,李光耀至少兩次致函內閣提出拆房的要求。李光耀曾說,他的住家「不應保留為一種遺蹟」,他見過太多顯赫人士的住家「被時間凍結……成為人們肆意進出的紀念標誌」,它們幾乎都「變得破舊」。

內閣曾開特別會議討論

李總理說:「我母親對此也持有強烈意見。一想到在她和我父親去世後,人們就能進入她的私人空間,看他們如何生活,她就感到非常苦惱。」

李光耀在《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一書中表達拆房的願望,當時引起社會譁然,不少人希望他能改變主意,把房子保留下來。

李總理說,他在2011年12月召開特別內閣會議,討論如何處理歐思禮路38號的房子,並邀請了已退出內閣的李光耀出席。

會議後,李光耀致函內閣說,他聽取了內閣成員的意見後,決定如果必須保留故居,那就一定要加強其基礎、翻新整棟樓,並讓人入住。他說:「一個空置的樓房很快就會破落和腐壞。」

歐思禮路38號的房子可說是李光耀生命中最重要的坐標。他自1940年代起就住在那裡,三個子女也都在那裡長大。

這個住所在新加坡爭取自治和獨立的建國曆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人民行動黨1954年成立前,創黨成員多次聚集在屋內地下室開會,商討黨名、黨徽、理念和新加坡的未來,因此可說是催生行動黨的搖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