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動車摺疊起來只有4張A4紙大小,還自帶手機充電器!!

@ 2016-09-19

一線城市的「交通堵」在早晚尖峰時段慘不忍睹,這一現狀的存在同時也催生了自行車領域創業公司不斷湧現。現在自行車是多了,但因其諸多不便性,願意為其買單的用戶卻不多。

而在自行車行業,比起共享,便攜性仿佛更得人心。所以,「八年來我們一直在思考,自行車創新的重點到底是更強大,還是更適應,最後我們選擇了後者。」騎達科技創始人周建農這樣說。

他所說的「更適應」不僅體現自行車的便捷性,還指自行車本身對路況的適應性。騎達科技早在2008年就已成立,八年來一直致力於自行車的設計與創新科技。而這款R4則由騎達聯合LKK、香港KOMDA共同研發,它的面世,讓可以直立推行的便攜助力自行車真正走向了大眾。

四十歲開始創業,初衷讓每個人愛上騎車這件事

騎達科技的創始人周建農,用他自己的話形容,是一個60後的老兔子,一個在國際性企業歷練20多年,40歲才開始創業的「新老人」。

創辦騎達的一個客觀原因是,周曾在中國最大的貨櫃海運公司COSCO長期主管海運業務,當時就了解到,自行車出口美歐是最大量的商品之一,在深圳、順德自行車工廠每年有幾萬個貨櫃的自行車出口,中國已是世界上自行車出口最大的國家,但中國人騎車不多。

而讓他下定決心做這件事卻是在一次高峰期阻塞在車道中,在倒後鏡中看到一個騎行者,當他從車旁經過時,瞬間感覺他就是最酷的人,最酷的風景,毅然下海開始做自行車。

說真的,這樣的年齡出來折騰,讓人敬佩。但這樣大叔級的人物對出行行業有自己的情懷和初衷,他告訴邦哥,「自行車本是人類腿的延伸,是運動+出行最好的解決方案。我的夢想就是讓每個人享受騎行的樂趣。」

遲到的騎達R4拿什麼追趕「前輩們」

環保出行方面,不得不說自行車是第一個優選品。而在這一領域,不僅有小米、樂視等網際網路公司積極布局,一些創業公司如700bike、野獸騎行、輕客等也已深耕好幾年,此時騎達R4的介入似乎讓人摸不著頭腦,在強林四起的產品重壓下,R4靠什麼贏得用戶的心?

首先,在技術上,騎達其實已經有8年的自行車設計和研發經驗了,其先後完成蘭博基尼、法拉利、吉普等國際名品自行車的設計和研發,在經驗、技術和調性方面更具行業優勢。

據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了解,R4摺疊車身體體積為0.15立方米,只有4張A4紙大小,可隨身攜帶進地鐵、高鐵、辦公室等多種場所。用周建農的話講,R4不僅僅是自行車更是城市不同場景的連接器。

也正是得益於R4的可摺疊以及體積小等優勢,大多數情況下,車不離人,很自然地解決了偷盜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R4擁有騎行、助力和電動三種模式,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切換自如。

在動力方面,R4採用德國機電專家ALEX依據中國道路和騎行習慣設計的歐洲助力驅動技術,加上高配力矩版,採用中軸力矩傳感技術,能感知即時的道路條件、騎行狀態,上坡等各種城市道路狀況。

因R4配備了加速拔杆,非順暢狀態下起步、踩踏不便、身體不適等非常規狀態下也可舒適騎行。

其電池組可拆卸,每次約3小時候即可充滿,5.8Ah容量的動力單元擁有50公里左右的助力續航里程。同時,該電池支持USB電力輸出,可以給各種移動設備充電,電池盒滿電情況下大約能充滿20台iphone6手機。

此外,R4摺疊後還是一張隨行的座椅,其座管輪滑專利設計使得摺疊後的自行車可以直立推行。也就是說,摺疊後的R4用戶能像推行李箱一樣推R4。

除了技術上的創新,騎達在行業上更具前瞻性,早在2004年,騎達就引入了歐洲的主力技術;2016年入圍由吳曉波、賈偉、吳聲、黎萬強發起的「新物種實驗室計劃」。

另一個有意思的設計是,R4閃爍的電池倉尾燈表情共有12星座的表情符號和十幾種有趣的表情,車主可根據場景和自己的心情任意切換表情。

分享式機制,鼓勵團隊成員「改變和創新」

自主創新歸根結底依託於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企業為激勵員工更好地實現自我創新目標各有奇招。

而騎達則採取的是分享式機制,在企業早期階段採取利潤分享的模式,現階段則轉變為股權分享的方式,每個員工服務滿三年均享有公司期權。

周建農稱,團隊中很重要的是信任,並且管理層和員工一定要有良好的互動,這樣公司從上到下才願意去「改變和創新」。

目前騎達已構建全國獨有的購物中心體驗店和國際超市的全國連鎖專營店,實體店的好處就在於不僅給用戶良好的騎行體驗,還有最直觀的性能展現。而線上,周告訴邦哥,「線上則主要以信息傳遞、社群互動性為主,為用戶提供儘可能豐富的騎行知識以及自由交流空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