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不靠譜,眼皮老跳警惕面肌痙攣
民間廣傳著這樣的一個說法,「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大意是眼皮跳動,左眼皮跳了預示有好事將近,右眼皮跳則預示近期將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當然啦,不管左眼跳,還是右眼跳,這種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但是,我們今天說的這種疾病,是一種功能性疾病——面肌痙攣。它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自主抽搐。由於面肌痙攣的初期症狀為眼瞼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成為面肌痙攣,就會連動到嘴角,嚴重則會眼瞼和面部肌肉同時不自主的抽搐。
面肌痙攣發展到持續的抽搐,時間久了,人肯定難受。然而它會影響人的生活質量,但不會影響人的壽命。臨床上觀察,部分患者在見到生人,或者一接觸到陌生、人較多的環境,會表現為面部不自主的抽動等等。但偶爾的眼皮跳動,或只是因為疲勞引起眼肌肉局部疼痛。
面肌痙攣是怎麼引起的
很多人看到這裡後,肯定會有一個疑問,這種疾病是怎麼引起的呢?其實,目前比較公認說法是:在面神經出腦幹的地方,一般來講是小腦,前下部分或者後下部分,基底動脈對面神經形成壓迫而導致的面部肌肉抽搐。
此外,還有一些局部的腫瘤、血管畸形,或者是先天性的囊腫引起局部的病變等造成面部肌肉抽搐。
這也正對應面肌痙攣的兩種劃分,一種是原發性面肌痙攣,一種是繼發性面肌痙攣,即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
兩種類型可以從症狀上區分出來。原髮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後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動作產生。
如何治療面肌痙攣
少數的病人口服卡馬西平會有效,然而藥物的副作用也是比較大的,可能會出現暈、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嗜睡等;局部注射肉毒素也可暫時緩解面肌痙攣,需要3-6個月注射一次,但長時間注射會引起面癱;目前治療面肌痙攣最有效的方法是面神經血管減壓手術,有效率在95%左右。
面肌痙攣治療過程中,手術前一定要做常規檢查,例如影像學裡的核磁共振檢查,這主要是防漏診。
常規檢查不僅能除外繼發性面肌痙攣,同時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血管病變位置,手術的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術前檢查是比較重要的環節,為什麼要強調它的重要性呢?因為,如果診斷是因為腫瘤、先天性疾病等引起的繼發性面肌痙攣是不適合做微血管減壓手術的。
預防面肌痙攣,不妨試著調整心態,避免過度疲勞。心情不好、情緒激動或者失眠、熬夜等跟這類疾病的發生是有關聯,包括三叉神經痛等都與情緒有關,但這並不一定絕對。
面肌痙攣患者群體一般以中年女性為主,這與女性在家庭、工作中更容易受情緒波動的影響,更加容易抑鬱等或相關。
面肌痙攣與面癱是兩個概念
很多人容易將面肌痙攣和面癱弄混淆,雖然兩者字面上有些相似,但實際上面癱和面肌痙攣是兩個概念。
面神經癱瘓,簡稱面癱,夏季是面癱的高發季節,天氣熱了人們愛吹空調,有人睡一覺第二天就「嘴歪眼斜」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見到的面癱多數是周圍性面癱。
而面肌痙攣,主要的症狀表現是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
有一個明顯的區別是面肌痙攣患者在心情緊張,且人又多的場合,抽搐的時候會明顯加重,但是面癱患者,不管是在生人還是熟人面前,面部肌肉一直處於「癱瘓」的狀態,做面部表情的時候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