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如何拍攝人像時,會想到不計其數的打燈和拍攝方法,這些方法很難被系統地歸類,但一幅優秀的人像作品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例如簡潔乾淨的背景、突出的主題、生動的人物表情(肢體語言)。而今天,我們將教大家一招——如何通過低調攝影,拍出一張優秀的人像照!
什麼是低調人像?
低調也稱暗調,主要是指由黑灰以及明亮度較低的色彩組成的色調,與高調相對應,是構成畫面的影調的一部分。而低調人像則是利用這個特點,給低調加上少許明亮度較高的色調形成反差,從而實現特有的人像風格。
低調人像並不是單純地減少曝光,而是通過大面積的暗色調與正常的主體曝光相結合,巧妙地通過光影對比營造氛圍,使得畫面更具用衝擊力。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塑造較為深刻的形象,能夠為人物增添特殊的氣質,使得畫面更加耐看。
方法一:兩側輔助光
拍攝低調的照片多採用側光和逆光,用於在抽象描繪主體的同時,營造深沉和神秘的氛圍。
下圖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樸素的單色背景,一個網格箱在模特的左前方45°角的位置作為主光源,在另一側對稱的位置放置一面反光板,作為輔助光。這種打光方式會在模特面部的一側形成微弱的陰影,起到描繪輪廓的作用,給面部增加了很強的立體感。
低調人像要營造一種低沉、陰暗的視覺效果,所以選擇合適的背景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背景的材質一般應選擇吸光較好的材料,如黑毛絨布、黑棉布、無仿布、粗糙的深色牆壁等;顏色則多採用普藍、墨綠、黑紅、黑紫、黑褐等暗色。
這種方法既保證了朝向主光源的的一側保有足夠的細節,頭髮的輪廓也展現得恰到好處,而且能夠使模特與背景相分離。
以往,拍人像都要保證面部細節完整,儘可能地減少模特臉上的陰影,但這樣的照片往往過於單調,不能給觀眾帶來更深層次的情緒感受。這兩幅圖是個比較簡單的範例,可能你還覺得不夠暗,為此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地加深影調,甚至使用倫勃朗光。
方法二:單一光源
這種方法只在模特的左側放置光源,閃關燈打向反光板,利用反射光照亮模特,主光源和反光板放在一處,效果就是光線更集中,因此也更容易在模特的臉上形成面積更大的陰影。
拍攝低調人像時,應該多選擇一些硬性光,燈箱面積小、聚光性比較好的燈具,比如裸燈,或在燈前加蜂巢、聚光桶或束光桶等。儘量避免用長方形、正方形或八角形的柔光箱,因為它們的光線散射性比較大,不適合表現低、沉、暗的畫面。
這個方法的效果比上個方法更強烈,背景與人物幾乎融為一體,面部細節更少,反差更大。與之相對的,人物刻畫也更加深刻。
人像攝影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對眼睛合焦,這點在拍攝低調照片時尤其重要,因為畫面的大部分都被陰影遮蓋,只有依靠眼睛作為畫面的重心,眼神更是決定了整張照片的印象,所以必須精準合焦。
方法三:自然光源
除了人工光源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簡單的自然光,讓模特坐在窗邊,窗戶的位置位於模特面部的側前方,保證面部的對比度(也不會讓另一半臉完全丟失細節)。拍攝時要調整參數,使畫面大面積達到類似欠曝的效果。
使用自然光拍攝的難度在於光源(門窗)位置是固定的,且光線比較發散,所以拍攝時要多多嘗試,找到模特所在的最佳位置及姿勢,把握畫面光影的分布是實現低調效果的關鍵。
後期思路
可以發現前面幾個例子的原圖效果並沒有非常低調,這是因為除了拍攝手法之外,要完成一幅低調人像的作品,後期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思路就是加強對比,進一步拉低暗部,利用大面積的暗色調隱去多餘元素,形成抽象的背景;保留小面積的亮色調勾勒出主體,抓住畫面的視覺重心。
低調人像既是一種拍攝手法,也是對攝影師用光能力的一種考驗,我們除了掌握一定的拍攝技巧和方法以外,還應特別注意提高自身對用光和色彩構圖的把握,積累經驗,從而拍出令人滿意的人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