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嬰兒來說,母乳或配方奶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但有些寶寶卻一吃母乳或配方奶就拉肚子,這是怎麼回事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乳糖不耐受。那麼寶寶為什麼會乳糖不耐受?又該怎麼治療呢?接下來,就讓袋鼠麻麻帶大家了解一下:乳糖不耐受的相關知識。
寶寶為什麼會乳糖不耐受?
在母乳和配方奶中含有一種糖叫乳糖,它的分子較大,進入人體後不能直接被消化吸收,需要在小腸黏膜里乳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分子較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穿過腸壁進入血管中被吸收,從而為寶寶的生長發育提供必須的能量物質。
但有些寶寶的小腸黏膜因為沒有足夠的乳糖酶,使得進入腸道的乳糖無法被分解吸收。未被分解的乳糖會被結腸菌群酵解成乳酸、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使寶寶出現腹瀉、腹脹、腸鳴、腹痛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狀。而大便次數增多,可能會導致腸道上皮受損,使寶寶進而出現大便帶血絲的情況。
乳糖不耐受一般可分為三種,既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多見於新生兒,由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發生率與種族和遺傳有關,症狀的嚴重程度因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而不同。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多是發生在腸道感染後,而且以輪狀病毒引起的乳糖不耐受更為常見。因為寶寶腹瀉後,腸道黏膜受損,會使小腸黏膜上的乳糖酶遭到破壞,使腹瀉遷延難愈。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乳糖不耐受不只是會發生在嬰幼兒身上,還會發生在成人身上。這是因為到了一定的年齡後,乳糖酶活性會逐漸下降或消失。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1、通過症狀判斷
當寶寶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狀時,在吃下含乳糖的食物30分鐘到2個小時之間,便會出現小腸痙攣、腹痛、腹脹、腹鳴以及腹瀉等表現,其中腹瀉是最明顯的症狀。
乳糖不耐受所致的腹瀉有一定特點:每日腹瀉數次至10餘次,大便多為黃色或青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湯樣,泡沫多,有奶塊。由於大部分患兒腸道氣體多,所以放屁會比較多,而且常會帶出少量糞便在尿布上,常常一把尿就排便。
2、通過檢查區分
除了可以從症狀上做初步判斷之外,實驗室檢查是診斷乳糖不耐受必不可少的一步。常用於診斷乳糖酶缺乏的檢查有:
最直接檢測方法
目前最直接檢測乳糖酶活性的方法是通過小腸粘膜活檢作雙糖酶活力測定,但這種檢測方法是有創傷性的,實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家長也比較難接受。
間接檢測方法
間接測定方法包括:血乳糖耐量試驗、氫氣呼氣試驗、糞便乳糖試驗、尿半乳糖試驗。
1) 氫氣(H2)呼氣試驗:口服一定量乳糖後,每隔30min測定呼氣中氫氣濃度一次,約需要檢測4~8次,如H2 數值>20 mg?L-1(ppm)即提示乳糖酶缺乏。
2)大便還原糖及pH 值測定:醋酸鉛法檢測糞便還原糖含量,如還原糖≥(++)為陽性,同時糞便pH 值< 5.5,即提示乳糖酶缺乏。
3)尿半乳糖試驗:先讓寶寶排空尿液,然後進食母乳或配方奶。取進食後2 ~ 3 h內的尿液。若尿半乳糖濃度< 2 mmol?L-1,則提示乳糖酶缺乏。
4)乳糖耐量試驗:口服乳糖後於不同的時間點取血,檢測血糖水平,如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