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老師傅做咖哩菜,上色很重要!(附三款咖哩調配方法)廚師必學

@ 2016-09-14

說起咖哩菜,時下比較流行,說起咖哩調料,泰國和台灣都有生產,很多咖哩菜中會同時用到咖哩粉和咖哩醬。

那麼,如何合理運用調料調出好味道和好賣相呢?請看本期紅廚網為你帶來的咖哩必殺技。

上色入味有區別

做咖哩菜,原料需要先用鹽、胡椒粉、酒等醃製一下,此時需要加入咖哩粉,目的是為了上色,這時應該選擇台灣咖哩粉。

將醃製好的原料進行下一步熟製時,需要用咖哩醬進行調味,具體做法是將圓蔥、蒜等小料炒香後,加入咖哩醬等調料同炒,出香後將醬汁澆在煎好的原料上,或者將原料加入醬汁中一起加熱入味,此時應該選擇泰國咖哩醬。

為何不同加工步驟要用不同產地的咖哩呢?

台灣產的咖哩粉和咖哩醬製作精細,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很多其它物質,所以顏色非常鮮豔,能賦予菜品較好的色彩。但是同時它也有缺點,就是咖哩味型比較淡,需要較大的量才能給菜品入味。而因為其加工精細,所以造價高,售價高,大量使用必然導致菜品成本高,所以它非常適合用來調色,卻不適合用來增味。

泰國產的咖哩粉和咖哩醬加工過程相對簡單很多,盡量保持其天然本性,因此其味型較重,較易給原料入味,同時造價和售價也都很低,只是其顏色較差,色重、偏黑、沒有光澤感,所以直接用其烹菜可保持正宗醇厚的咖哩味型,也能控製成本,但是成品色彩會不太理想。

因此醃料時用台灣咖哩粉,入味烹飪時用泰國咖哩醬是最佳的方案,能讓兩地調料各揚其長,共避其短,又能使菜品的性價比達到最高。

紅綠黃三種咖哩調配方法

現舂紅咖哩碎製作:

泰國干長辣椒400克(每根長約10-15厘米,香味和辣度都很重),香菜根、蒜頭、鮮紅辣椒各100克,泰國白姜(大小似黨參,形狀卻如小胡蘿蔔一般,顏色發白,姜香味很濃)、海米各50克,洋蔥頭40克,檸檬葉、香菜籽、孜然粒、蝦醬各25克,將所有原料放入木桶,舂碎即成。

▲現舂紅咖哩碎所需調料

▲泰國干長辣椒400克,鮮紅辣椒100克

▲香菜根100克

▲蒜頭100克

▲泰國白姜50克

▲海米50克

▲洋蔥頭40克

▲檸檬葉25克

▲香菜籽25克

▲孜然粒25克

▲蝦醬25克

▲舂制好的紅咖哩

現舂的紅咖哩無法直接入菜,需熬成咖哩汁才能使用。

紅咖哩汁製作:

選用不銹鋼炒鍋或鋁鍋,下入色拉油2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絲30克爆香,放入果殼牌紅咖哩膏250克(其香味濃、辣度重,進貨價7元/盒,重500克)、現舂紅咖哩碎250克一同煸炒至出油出香,先倒入果殼牌椰漿1/3盒,炒勻後再倒入剩下的2/3盒(此時椰漿應沒過咖哩),繼續翻炒均勻,第三次倒入兩盒椰漿,充分熬勻後起鍋,濾去渣滓即成。

▲鍋內放入果殼牌紅咖哩膏250克、現舂紅咖哩碎250克煸炒至出油出香後,倒入果殼牌椰漿1/3盒。

▲將鍋內的紅咖哩膏、現舂紅咖哩碎與加入的椰漿翻炒均勻。

▲炒勻後倒入剩下的2/3盒椰漿,使椰漿沒過咖哩,繼續翻炒均勻。

▲第三次倒入兩盒椰漿,充分熬勻。

技術關鍵:

1、熬製咖哩時最好用不銹鋼鍋或鋁鍋,不能用鐵製的,否則做好的咖哩顏色發黑,且帶有鐵鏽味。

2、如今常用的椰漿有兩種,綠盒為安來麗牌的,其椰汁較稀,多用於製作飲料或湯類菜餚;黃盒為殼果牌,帶有椰子原油,椰漿濃稠、香味厚重,常用於製作咖哩、芒果糯米飯等。

3、椰漿要分次倒入,並由少到多,這樣才能與醬料充分融合。

▲做好的紅咖哩

現舂黃咖哩碎、綠咖哩碎製作:

如想舂制黃咖哩,則在所用香料中剔去泰國干長辣椒,待其它原料舂碎後加入黃咖哩粉50克拌勻;而舂制綠咖哩時,則將泰國干長辣椒換為老鼠屎綠辣椒25個即可。

▲現舂黃咖哩碎所需調料

▲做好的黃咖哩

還有一點需要格外跟各位說明:紅、黃、綠三種咖哩汁,它們的製作流程大致相同,都是由盒裝的咖哩膏與現舂咖哩碎按照1:1的比例調勻,加椰漿熬製而成,所以,只要大家學會了其中一種,另外兩款即可無師自通。

三種咖哩汁炒製時所用的油量各不相同,乾辣椒要用油浸泡炒製才能出香,因此紅咖哩汁製作時油量較多,約是其它兩種咖哩汁的兩倍,其做好的成品表面漂著一層亮亮的油花,其它兩種咖哩汁則比較清爽。

▲現舂綠咖哩碎所需調料

▲做好的綠咖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