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兒子放棄一切,結果,一位媽媽的哭訴,驚醒無數父母

@ 2016-09-14

曾經有一個媽媽找到我,向我傾訴她教育孩子的煩惱和困惑。她說,她10歲的兒子脾氣暴躁、厭學、逃課、違反學校紀律等各種不良表現,並告訴我,她兒子原來也曾是一個學習優秀、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接著,她說,「兒子的變化開始於2年前我丈夫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去世。丈夫離世後,我在兒子身上傾注了我全部的愛。首先我放棄了一半的生意,每天接送兒子,陪他寫作業,寸步不離地守著他。對於兒子提出的一切要求,我都會想方設法地滿足他。因為我覺得孩子已經失去父親了,已經夠可憐了,所以我要給他更多的愛,不讓他在其他方面輸給別的孩子。」

「我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甚至為了兒子放棄了自己的休息和娛樂時間,放棄了自己的朋友圈。但是,我這麼辛苦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兒子一天天的退步,兒子的暴躁、叛逆,兒子看向我那憤怒和仇視的眼神。我真的想不通,我那麼愛兒子,一心一意為他好,為他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為什麼換來的卻是現在這樣的結果?」說到最後,這位媽媽的聲音已經哽咽。

聽了這個媽媽的哭訴,我的感受頗為複雜,既為母親對孩子無私付出的愛而感動,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但同時也感到深深的擔憂,這個母親全然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過度溺愛,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障礙」。

通過這個媽媽的故事,我想提醒家長們:過度溺愛、無條件的遷就,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帶去毀滅性的傷害。

孩子就像是一株幼苗,而父母就是細心栽培幼苗的園丁。

真正的園丁一般都是辛勤的、細心的、周到的,為了幼苗的茁壯成長,園丁不僅要給幼苗澆水、施肥,而且還要隨時殺蟲、剪枝、修整……然而,如今的父母,很多都缺乏園丁對幼苗的剪枝、修整的意識,剩下的全是溺愛、嬌慣、遷就、呵護。因此,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毛病,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很優秀,不僅孝順、獨立、有主見,而且學習也很好,還經常組織同學參加各種志願者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和朋友的交流,我總結了她教子成功的原因:

1、父母具有健全和健康的人格。如果家長有嚴重的心理創傷,沒有安全感、歸屬感,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就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靈成長。

2、父母要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讓孩子在父母理智的愛當中,看到父母以身作則,感受到父母的希望和期待,明確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學會對自己的前途命運負責。

我誠懇地建議各位家長,在百忙之中,在茶餘飯後,認真地想一想:我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正確嗎?我現在的行為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影響?我今天的所作所為是適度的、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嗎?

最後,有幾句話送給家長們:

教育孩子,而不僅僅是養育孩子;愛護孩子,但不要袒護孩子;寬容孩子,但不能縱容孩子;溫柔對待孩子,但不能事事妥協;關愛孩子,但不要溺愛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