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一定要用兒童藥!「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有多少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了?或者注意到了?
或許你會說,有什麼大不了的,成人藥的藥量給少點就行了啊。
或許你會說,我平時吃這種藥挺好的,給孩子吃應該也沒啥吧。
或許你還會說,手邊沒有兒童藥,寶寶病得又急,我實在顧不上了...
你的理由千千萬,你的藉口一籮筐,但你可想過,你的一時疏忽,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可能會產生讓你後悔一生的悲劇性後果?!
你覺得我在故弄玄虛?誇大事實?近日,央視首次播出了一支關注兒童安全用藥的公益片。該片引發全網熱議,讓無數媽媽淚崩。公益片上線不到10小時,播放量即突破千萬。
「我不到一歲就學會叫爸爸媽媽」、
「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
「我努力聽,不過就是聽不到」、
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
「媽媽,不是我不乖」
......
河北遷安的5歲女孩付浠諾用手語向天下媽媽無聲訴說自己因用藥不當致聾的故事。
因為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0000名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而「浠諾」就是不幸致聾的孩子之一,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更是難以計數。
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小版,且不可「掰一半」「隨意加量」…...憑「感覺」隨意給孩子用藥的現象也不在少數,為了讓大家能夠對這方面知識有更系統的認識,小問為大家整理了冀連梅藥師(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藥房主任),針對兒童安全用藥的相關觀點。
兒童安全用藥最易犯的錯誤
1.給兒童服用成人藥
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劑量減半給兒童用藥是不科學的。兒童的肝臟還沒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同時,兒童的腎臟仍處於生長發育之中,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還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因此,不能給寶寶隨意服用成人藥物,即使減少劑量也不行。
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一些醫生還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提醒家長們仔細識別。
2.幾種藥同時吃,中西藥混吃
無論中藥還是西藥,絕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要經由肝臟代謝滅活,腎臟排泄清除。由於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因此應儘量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造成肝腎損傷。如果病情需要多藥同服,也應該知道如何正確服用。
例如,當需要中藥和西藥同服時,我們一般建議服用兩種藥物的間隔時間至少1個小時。多種藥物同時服用時,還需注意各藥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複用藥,加重不良反應。
3.迷信中藥無毒無副作用
中藥沒有特別嚴格的臨床試驗,因此藥品說明書里的不良反應通常註明「尚不明確」。「尚不明確」的意思是沒有可參考的臨床數據,並不代表著安全。100%植物來源的藥物也並不代表100%安全。
4.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藥的幾率,導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時,抗生素不再起作用。但現在因為很多醫生都提醒家長不要濫用抗生素,於是有的家長就一味地拒絕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處方藥,不贊成家長自作主張給孩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在就診時,醫生明確診斷是細菌感染並且開了抗生素,就應當遵醫囑足量足療程服用。
5.搞混藥名,看錯包裝
藥品包裝相似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同一家藥廠生產的不同藥品。例如,兒童常用藥泰諾林滴劑,美林滴劑和艾暢滴劑,是同一個藥廠生產的3種不同藥品,但它們的外包裝越做越像,不僅是尺寸大小相似,連顏色都趨於一致。所以,家裡備了同一藥廠不同藥品的家長也需格外小心,給孩子用藥前切記仔細核對,必要時找人核對,以避免拿錯而給錯藥物。
兒童安全用藥需要注意的細節
1.不同濃度的同一種藥,注意區分服藥劑量。
曾經有位媽媽把泰諾林的滴劑誤認成混懸劑,按混懸劑的劑量給寶寶服用,導致寶寶用藥過量,不得不送急診觀察。混懸劑的藥物濃度是32 毫克/ 毫升,而滴劑是100 毫克/ 毫升。家長要特別注意藥物濃度。
2.由專人負責給寶寶服藥。
有時候,用錯劑量還和多人喂藥有關。
最好要固定由一名家人負責給寶寶服藥,以避免重複給藥造成過量中毒。
3.包裝相似的藥要仔細核對藥名。
因為包裝相似而用錯藥的情況就更常見了,例如用於平復疤痕的矽凝膠舒痕,跟眼藥膏的包裝一樣,都呈管狀。有個剖腹產的新媽媽把用於平復腹部疤痕的藥買回家,家裡老人卻錯把它當成眼藥膏,塗進了新生兒的眼睛裡。
4.藥品要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
除了外用的藥膏,外用的眼藥水、滴鼻劑、滴耳劑這類藥也要遠離寶寶存放。我們大人知道外用藥不能吃,但寶寶們是不會因為這些是外用藥就不往嘴裡放的,所以塗完藥膏要仔細收好,千萬不能隨手放在嬰兒車裡或者嬰兒床上。
碼了這麼多字,囉嗦這麼多,小編就只有一個心愿,願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地長大!願付浠諾們的悲劇不再重演!
本文為春雨育兒APP原創或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微課預告:手把手帶你終結追奶血淚史,來聽課的都能成為奶牛媽媽
9月20日,春雨育兒特別邀請職業泌乳顧問,人社部認證高級催乳師錢詩潔分享實測有效的追奶秘訣。
微課地點:「春雨育兒」微信群內直播
報名方式:添加春雨育兒客服微信 (微信ID:chunyuyuer)報名
分享內容預告:
1.你是真的奶少還是「被奶少」?
2.玩命吃拚命擠?小心堵奶找上門。
3.錯誤的追奶方法坑你沒商量。
4.追奶的關鍵+原理+方法。
主講人:
錢詩潔:ICEA(國際生育教育協會)實習認證導樂,職業泌乳顧問,同時執有人社部認證的高級催乳師證書。 曾接受溫柔分娩倡導者、梅奧診所授課老師塔梅拉·哈切的親自指導。
相關閱讀:
求你了,把我從媽媽群里踢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