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今天在哪兒?
@ 2016-09-13
索達吉堪布: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今天在哪兒?
慈禧的夜明珠
讓我們感到虛榮的東西很多,鑽石、車、豪宅,甚至是傳世之寶,可是要知道,這種可以傳世的財富一直在變換主人,就像河流穿過一座又一座城市,沒有人能真正擁有它。
而且,人是會死的,你再執著的東西,即便像慈禧太后一樣擁有那麼多珍寶,一旦入了土,哪一樣用得上呢?
慈禧太后不是女皇,但她在三代皇帝的統治中握有重權,相當於女皇。她生活奢侈,一頓飯要擺一百多樣菜,而死後的陪葬品,也價值一億兩白銀。她嘴裡含了一顆夜明珠,據說可以讓屍體不腐爛,按1908年的價值算,這顆珠子值一千多萬兩白銀,摺合現在的數目是八億多人民幣。
1928年,慈禧死後第20年,軍閥孫殿英帶領軍隊花七天七夜時間盜了她的墓,棺木一打開,屍身完好無損,有如生前一般。這就是夜明珠的作用。但他們不管這些,把她的嘴撬開,取出寶珠,連同其他珍寶一起偷走了。
有歷史學家分析,這顆夜明珠原本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的寶物,史稱「莫臥兒大帝金剛石」,後來被阿富汗國王搶去,朝貢給乾隆皇帝,之後便流傳下來,到了慈禧手裡。
這顆夜明珠分開時是透明無光的兩塊,合攏時是一個圓珠,它射出的光,在夜晚可以清晰照見百步之內人的頭髮。
孫殿英把夜明珠獻給了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宋美齡把它鑲到了鞋子上,可能是為顯示自己的尊貴,慈禧太后含在嘴裡的東西,她卻拿來裝飾鞋子。在一次舞會上,她讓燈都熄了,所有人都看到了夜明珠的光,明亮異常。然而奇怪的是,自從她把夜明珠鑲到鞋子上,蔣介石處處戰敗,諸事不順,於是宋美齡認為,是那顆珠子的問題,它不吉祥。
不過,我的分析是,凡事都有緣起,對夜明珠或三寶這類珍貴的、尊貴的事物或對境,不應該故意輕視或踐踏,否則對自己不好。你不信佛沒關係,但對佛像、經書、咒語等神聖和純潔之物,要懂得尊重,不要動不動就毀佛像、拆佛堂,這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吉祥。所以,她的做法可能有些過分了。據說去台灣時,她沒有帶上它,留在南京了。
慈禧太后入殮時還蓋著一條陀羅尼被,前幾天的一則新聞說,當時孫殿英沒有偷這個,可能覺得不值錢,但後來發現,上面所有咒語都是金線織成的,當然也是價值不菲。
那顆夜明珠今天在哪兒,還在不在?我不清楚。但有一點我是清楚的:富貴的本質不是別的,就是無常。
富貴雖樂,一切無常
不管在任何時代,慈禧時代、宋美齡時代或是今天的時代,人們對富貴的執著是一樣的,但當你了解了它的無常性,就不會那麼執著了。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財富雖然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但這是暫時的、無常的,終將被他人享用;而且,錢財總是讓人心思散亂、心神不寧。
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是兩岸商會中的有錢人,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在你死之前,最好對財富的分配有個準備。
人什麼時候死很難說。有法師說:「我們暫時不會死。」這是不了義的。禪宗里是有「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境界,一切都是鳥語花香,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但在了悟這種境界之前,誰能那麼灑脫?我們要真切地面對死亡。然而,當你死的那一天,再一條條去安排,可能就來不及了。
前段時間李開復在微博上說:「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喬布斯也說:「記住,你即將死去。」他確實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對待。可能絕症就有這種作用:你知道活不久了,你醒了,於是理性地看待生命。
其實理性不一定要在這時候才開始,越早越好。
我們不是鋼鐵製成的,我們身體里有的只是血、肉、骨頭,哪一樣都不堅固。到時能不能燒出舍利?很難吧,要修行。但這個無所謂,最重要的,就是你活著時有沒有找好接班人?有沒有發現更有意義的事情?說這些也沒什麼不吉祥的,因為我們一定會離開,而且,說不定非常突然。
我覺得馬雲做得很好,他提前把有些位置讓了。我不知道他是考慮到哪一種無常才這麼做的,但這對企業的長期運作的確有好處。人什麼時候死是不好說的,很多大企業的總裁就是年富力強時離開的,突然離開了,均瑤集團總裁死的時候只有38歲,留下了39億。當時人們都覺得突然,但佛教認為這很正常,因為一切法的存在離不開因緣:
因緣聚合了,生;因緣離散了,滅。
這就是無常,客觀事實,任何人都無法顛覆。對於這種事實,我想,我們認識它不難,但要正視它,很難。
我們只是生命的過客
現在大家每日為錢奔波,有多少都不知滿足,甚至到了要錢還是要命的關口上,有些人還是放不下錢。
今年一月份,上海一個農產品中心發生火災,有個店主不聽消防人員勸阻,非要衝進去搶出他的錢,「我五六百萬在裡面,我一定要去拿!」結果,當他抱著錢出來時,人死了。
這種悲劇處處在發生,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能早一點接觸佛法,並透過佛法學會取捨,避免無謂的痛苦。
佛法是最實用的真理,從這個角度講,那些被普遍認可、對生存有益的知識,也是佛法;同樣,佛教的十善——不殺、不偷、不邪淫,不說妄語、粗語、綺語、離間語,不生嗔心、貪心、邪見,也是人類基本的道德底線,是在任何國家、社會或文化背景下生存的人,都需要的價值理念。
既然是大家需要的,我們就應該盡力弘揚。不論你是什麼身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應該去弘揚。
出家人也是人,和大家一樣生活在這個社會裡,來城市也正常,但有意思的是,也有人不理解。前天我們到機場時,有個小女孩好奇地看著我們,「出家人怎麼也坐飛機啊?」她媽媽說:「出家人為什麼不能坐飛機啊?」
好像出家人是怪物,不應該出現在這些場合里,一出現,比妖魔鬼怪來了還讓人驚訝。這是社會教育的問題。
其實我們出家人講佛法,最大的受眾還是在家人。
出家人在佛教理論上花的精力多,研究的時間長,從我們自身的受用以及傳播的經驗來看,現在和以往不同,是特別需要信仰的時代。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學習佛法,這種機緣很難得,能保持多久很難說;而我們的生命也有限,誠如如藏傳佛教的修心竅訣《當日教言》中所說:我們不是以主人的身份生存於世,我們只是生命的過客。
請大家記住:我們是客,不是主,百年之內都會離開的,不可能永遠住下去。我今天最想強調的就是這個道理:無常。然而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人還沒有這個理念,他們只知道為現世的利益忙碌,不知道為後世做些準備。
其實應該早做準備,因為死亡和後世隨時會到來。
光有信仰是不行的
今天來的多數都有信仰,但是,光有信仰是不行的,信佛就要學習佛陀的教法,學顯宗可以,學密宗也可以,學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學。
迴向文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