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底一艘被我海軍釋放的菲漁船船長向菲政府報告:他和他的船在美濟礁被中國軍隊拘留了一個星期,而且,中國正在美濟礁修建建築物,中菲爭端由此開始。2月2日,菲律賓軍方即派一艘巡邏艦和一架偵察機到美濟礁證實這位漁船船長的報告,結果發現礁上有中國的建築物。
2月8日,菲律賓總統拉莫斯就此事發表講話,聲稱菲律賓政府已通過了一份措詞強硬的"備忘錄",對中國軍艦出現在美濟礁提出抗議。他指控中國軍艦"侵入"菲律賓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沙海域,並在菲律賓"所屬"的美濟礁建造軍事設施。譴責中國的行動是"違反國際法和1992年馬尼拉東協會議有關南中國海宣言的精神與要旨"。
菲國防部出示一些中國軍艦在美濟礁附近的照片,其中包括一艘玉勘級兩棲登陸艦和一艘大志級潛艇支援船。另外,菲還出示一些照片顯示,中國在美濟礁上建造了4個建築,每個建築都有鋼架支撐(按我們現在的叫法就是第二代高腳屋),因為美濟礁會在漲潮時被海水淹沒。當時,我國先後在美濟礁4個方向共修建了13座2代高腳屋,這種高腳屋已經具備基本防守能力。
對於菲律賓政府的這些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陳健解釋說,中國在美濟礁上的建築,是"為了保護在南沙海域作業的漁民的生命安全,是一種生產設施","中國方面從無拘留,也無逮捕任何菲律賓船隻,也沒有在美濟礁上建立任何軍事基地"。
然而,菲律賓方面無視這些解釋,隨即做出軍事反應,把所有的戰鬥機調到南沙群島,在卡拉延增加駐軍。並於三月底出動海軍,把中國在五方礁, 仙娥礁,信義礁,半月礁和仁愛礁等南沙島礁上設立的測量標誌炸毀。甚至派出海軍巡邏艇,在空軍飛機的支援下,突然襲擊了停靠在半月礁附近的4艘中國漁船,拘留了船上62名漁民,指揮他們"非法進入菲律賓專屬經濟區捕魚","非法破壞海洋自然環境"(註:盛力軍:《中菲南沙之爭的危險發展》,載《明報》月刊,1995年5月號。)。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平息,但是中菲雙方的角力並沒有停止,一些外國研究機構也加強了對南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1998年10月,菲律賓重新把美濟礁事件挑起。他們拍了一組中國船在原建築旁卸貨的空中偵察照片,指責中國在美濟礁擴大"軍事建築"。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亞歷山大·埃格里將軍說,這些建築"可以被用作漁民避難所之外的目的"。菲律賓國防部長奧蘭多·默卡多亦說:"我對他們在美濟礁建造的東西感到懷疑"。
為了擴大事態,他們不惜故伎重演,於11月29日派出海軍把在仙娥礁附近捕魚的20名中國漁民拘捕,投入巴拉望島普林塞薩港的一個牢獄裡。他們原以為藉此可挑起東協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不滿,但這些國家當時正處於經濟危機,無暇顧及此事,東協秘書長羅多爾福·塞弗里諾說:"我們有更大的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經濟問題"。於是,菲律賓只好求救於一位影響較小的美國低級官員--共和黨國會議員達納·羅拉巴徹。
這位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的資深會員於12月10日乘菲律賓空軍C-130運輸機飛過美濟礁上空。他煽動說:"當我們飛過上空時,看到中國人正在拚命地建築這些防禦工事。我們看到焊光閃爍,看到恐懼與不祥之兆。中國人把戰艦派到離其海域數百海里,為的是奪取一個鄰國的領土。"他指責柯林頓政府企圖美化美濟礁事件,以阻止國會對其中國政策的批評。他發誓支持菲律賓總統埃斯特拉達要求美國在裝備上支援菲律賓海軍。在這位美國議員的鼓氣下,菲律賓政府似乎更忘乎所以,揚言要把美濟礁問題提交國際仲裁。
但是,中國方面堅持說,在美濟礁建造的是漁民避風場所,在工作開始之前就已事先通知過菲律賓駐北京大使,菲律賓所提供的空中照片與事實不符。雙方舉行了多輪談判,中方代表堅決表示,爭議只能通過雙邊談判,反對多邊談判與國際化,也不同意菲律賓提出在4年內拆除美濟礁上所有建築的要求。
1998年11月10日,菲律賓國防部公布了另一張航空照片,即美濟礁4號建築。
從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出的幾個月里我國工人在海軍護衛艦的保護下,在美濟礁修建了4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3層建築,使該島礁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永久前哨。菲總統埃斯特拉達曾命令菲海軍前往*鎖們美濟礁的進出口。但菲外長很快為埃斯特拉達改口,對外"闡明"了總統的"意圖",他告知媒體說,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原意時讓菲海軍加強對美濟礁的監視。事實上,埃斯特拉達是想用武力*鎖美濟礁的,但遭到菲海軍方面的勸阻,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力量是敵不過2艘在附近游弋的中國海軍"江湖"級護衛艦。
美濟礁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西方集體炸鍋 這6個國家竟全部是中國人所建
中國人吃苦耐勞,勤勞節儉,意志堅韌的精神名揚海外。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使得中國人不是一個尚武的民族,但是中國人的善於經營,對於如何治國治家方面更是有天然的優勢,對於這一點,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和中國比。
李光耀的逝世的消息傳遍了世界,當人們都在哀悼這位偉人的時候,肯定會發現他是一名華人,新加坡也是一個由華人建立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繁榮昌盛在東南亞乃至世界都是令人矚目的,這也證明了中國人善於經營的偉大之處。實際在這個世界上由華人建立的國家不只新加坡一個,接下來看看還有哪些國家是中國人建立的。
1、蘭芳
「蘭芳」,不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國人在數千里之外的熱帶海洋島嶼上建立的自治體。他們在完全沒有祖國支持的條件下,以驚人的意志,頑強求生。
1776年,《獨立宣言》問世,由居住在北美的英國移民建立的美利堅合眾國,駕著資本主義的車輪駛人世界。鮮為人知的是,也是這一年,在大洋彼岸的東南亞,中國移民也建立起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共和國家蘭芳共和國(Lan Fang Republic),前後共存在了110年。
到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蘭芳共和國」才真正被國人注意到。當時出了一批談「中國殖民史」的書,羅香林於1941年所著《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是其中之一。羅香林在書中考證了羅芳伯的生平與蘭芳公司的興衰,他熱烈地讚揚這個曾經存在的華人自治體是「完全主權之共和國」。羅香林寫道:「蘭芳大總制與美洲合眾國,雖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異,然其為民主國體,則無二也。」「晚近國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遠肇於美,近行於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舉」。更早,梁啟超也寫有《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可以從中看到在當時中國人日益強烈的民族意識。羅芳伯大約是從那時起成為名人的。
2、納土納島國王
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19世紀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南中國海的納土納群島是印度尼西亞北部島群,屬印尼廖內群島省。位於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之間。由主島大納土納島和其他許多小島,共由127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上世紀80年代末人口約1.5 萬,當時華人占八成以上,據新加坡媒體過去的報導,這一群島上的華人一直希望獨立建國,但被印尼憚壓。納土納群島海拔不高,全年高溫、雨量多、富熱帶森林。
鄭信又名鄭昭(昭意為「王」,不是名字),生於泰國阿瑜陀耶城。是在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的華裔。泰國名字叫達信(Taksin)。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是泰國人心目中五位偉大的「大帝」之一。
父鄭鏞出身於中國揭陽縣澄海中外莆都(今上華鎮)華富村人(現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阿瑜陀耶城(中文叫大城)。
娶暹羅女為妻,他的母親諾央,生鄭信。不久鄭鏞去世,鄭信為暹羅國大臣收為養子,接受泰國傳統教育。長成後從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為披耶,暹羅人稱為披耶達信。海外華人能成為別的國家供奉的「神」一般的大帝,也許比建立一個國家更難吧。
4、馬來吳氏王國
吳陽(1717—1784),又名吳讓,字士侃,馬來吳氏王國的建立者。原為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
1750年到暹邏(今泰國)南部宋卡(今屬泰國,位於馬來半島)謀生。宋卡原是荒無人煙的地帶,吳陽帶領華僑開發墾植,使宋卡逐漸繁榮起來,吳陽因此被稱為建設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邏鄭皇率兵南下討平洛坤叛亂,吳陽乘機請為端四島、五島燕窩稅吏,願年納白銀五十一斤,鄭皇准其所請,並封他為子爵。鄭皇嘉其忠誠,1775年詔封昭孟(Chao Muang),意為城主,爵號鑾素汪奇里頌木,府署設廉松。統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賽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馬來西亞吉蘭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吳陽逝世。
5、「飛龍」國開國君主
張璉,「飛龍」國開國君主。明朝嘉靖年間饒平人,漢族,生年不祥,亡於1563年。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因不滿朝政腐敗,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為首領。後因起義失敗,遂率餘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聯合海上武裝力量,繼續對抗明朝政府。以後輾轉南下,奪占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為國王,占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
6、爪哇順塔國
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宋將張世傑兵敗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江蘇鹽城人)負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島。
陸自立被推舉為首領,自立為國,由於社會進步,中國人逐漸走向世界,現在,中華已不僅是一個國家,而成為了一個華人世界(就象阿拉伯世界)。以後還有沒有華人要建立國家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