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曹雲金開撕郭德綱的新聞想必各位多少都有耳聞,這里紅廚君不作評價,只是想通過這件事來談談廚界的師徒規則。
身為廚師,我們平時可能都很忙,但恰逢教師節,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看望一下自己恩師!沒時間也可以去個電話問候關心一下!
廚師為何要拜師?
▼
做為廚師「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就不算入門,行里的人認為「不是門裡出身」,通俗地講「不正規」。沒有師父就等於「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廚師拜師這些事!
主要是想學習師傅的廚藝,通過師傅的親自教授,達到自我提高只是一部分。更多是通過師傅擴大自己的社交圈這才是拜師的重點所在。
俗話說「人脈就是財脈」。不難想像為什麼有些人已經是成手且有自己人脈圈子的廚師還去拜一位大師為師,更多的是想通過大師的行業地位進入一個更高層的人脈圈子,通過大師的名氣更好的宣傳自己,從而也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鑑於大師在行業內的地位,他們往往很受人們敬重,作為大師的徒弟,自然也會讓人另眼相看。
具備什麼條件的人才可以拜師?
▼
1、思想進步,作風正派,道德品質優良的人。
2、對本行業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並有一定最基本的模仿能力,願意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奉獻與擔當的人。
3、有一定的天賦,並能勤學苦練的人。
4、對本門技巧有高度的認同感,並對所拜師傅有高度的信任感的人。
5、老師的固有學員或學生,學習較好的,並願意再拜入師門繼續深造的。
6、有一定生意基礎,品行優異,需投師深造的人。
想拜師的人應怎樣選擇師父?
▼
欲拜師,先擇師
一位德藝雙馨的師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實,一對投緣的師徒也是一種極其難得的緣分。
師傅也是在煞費苦心地在尋覓可依託一生所學的徒弟;學生也是在茫茫人海中想找到一位德藝雙馨的師父。沒有機緣是不能成就一對師徒的。
那麼,到底拜什麼樣的師父為好呢?
一是拜自己能接觸到的師父;
二是拜適合自己的師父。
只聞其聲不見其面的大師很多,一年接觸不到幾次,甚至一生接觸不到幾次,拜此何益?名師雖多,但明師難尋,不求名氣大小,只求德藝雙馨足矣。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拜師,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草率行事,在拜師之前,一定先跟著學習一段時間,如果感覺老師有真材實料,並且是以德服人的,方可擇其為師。
如果只圖名分,可能你會貽誤終生,按照門規,一旦拜了師父,是不可以隨便另拜其他人為師的。所以,一旦選擇不對,可能你會一無所成,造成終生遺憾。
廚師做菜是博大精深的一門學問,如果想錘煉出一名出色的弟子,師父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心血的。拜師,既是對老師辛勤付出的一種肯定,也是文化和技藝傳承的最佳方式和途徑。
拜師與不拜師有什麼區別?
▼
簡而言之,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江湖之精華代代皆有傳承人。
1、從形式上來講,不拜師,如同我們在學校的師生一樣,是最普通的教與學的關係,只能稱為「老師」,關係密切的可以稱為「師傅」。拜師以後呢,即可成為名副其實的「師徒」關係,徒弟即可名正言順地稱老師為「師傅」或「師父」,也就是成為血脈相連的師生加親情關係,成為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即指的是這種關係。
2、拜師以後,徒弟在古代是會被寫入本門武術傳承譜系的,現代社會會被納入「傳承網」,成為某一門派某一代傳承人,成為「根紅苗正」的武術傳人,這是一個人被載入史冊的光輝印記。
3、從教授與學習方面來講,拜師以後,有責任心的師父都會言傳身教,也會是「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將江湖密不外傳的套路和功法傳授給弟子。弟子要嚴守師訓,繼承老師的傾囊之授,吸其精髓,並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達到理法合一。而沒有拜師的學員,學到一定程度就很難有所突破了,可能會停留在一定的等層面而止步不前。
4、拜師以後,師徒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很穩固的親情關係,好的師徒關係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一輩子即使相隔千里萬里,也割不斷師徒的情分。
5、拜師者,要承擔起繼承、傳承和發揚光大本門廚藝的責任和義務,並以實際行動維護本門廚術之尊嚴,維護師父之尊嚴。而一般學員就沒有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一定要記住:
拜的師傅太多,見誰拜誰也容易拜「亂」了,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大忌,對個人發展也不利,久而久之,師傅了解到你這一點,也不願意收你做徒弟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