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擁有400年曆史的豆腐店,為何受到餐飲界「奧斯卡」米其林的青睞?
您知道它是如何把豆腐賣出行業最高標準嗎?看完文章(圖片),連眼睛都想吃豆腐了。
說起豆腐,幸福君想起「超級吃貨」蘇軾先生。他極其喜歡豆腐,達到了為其傾倒的程度。在杭州做官時,他不僅為豆腐寫詩《蜜酒歌》,還經常親自動手製作美味豆腐,故有「東坡豆腐」的雅號流傳至今。
豆腐於南宋傳入日本,南宋末期又傳入朝鮮,清朝傳入歐洲,19世紀50年代傳入美國,逐漸走向世界。在豆腐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跟著在日本研修的同學步伐,去品嚐米其林豆腐——東京·芝豆腐屋UKAI。
東京UKAI是世界第一家獲得米其林星級殊榮的餐飲集團,旗下12家連鎖餐廳中,有4家得到米其林1星的肯定,另外1家西點店與1間美術館餐廳獲得「米其林星級景點」的推薦,東京芝豆腐屋UKAI是米其林二星級餐廳。
1黃金地段
毗鄰地標建築
大多數旅遊者都會把東京塔作為重要一站,好比到上海必須去看東方明珠。坐落在東京著名地標性建築--東京塔腳下的「芝豆腐屋UKAI」餐廳,有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致命吸引力。東京塔+芝豆腐屋UKAI形成的「食遊」路線,使遊客在感受登高瞭望繁華都市之外,還能享受美食。
2獨特的環境
侘寂之美
芝豆腐屋UKAI的環境帶有鮮明的侘寂之美。侘是簡樸,寂是古舊,兩重含義結合成為日本獨有的、超越外在與時間的美學,在侘寂之美的建築上承載著禪宗的哲學和自然的美學。
芝豆腐屋UKAI整個建築集日本傳統庭院之精華,將江戶文化傳承到現代的東京新景觀,佔地面積達到2000坪。古色古香的日式庭院,有「禪房花木深」的靜態,有花鳥池魚俱全的花園展現活力。在這樣古樸而又沉靜的日式庭園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觸動。
3精美的菜品
味覺+視覺
芝豆腐屋UKAI的一份套餐分九道程序共九道菜,包括看家的豆腐料理,應季的八寸膳,以及各色獨創菜品。豆腐料理,是由繼承了日本傳統的豆腐師傅,使用了最高級的大豆和水精心製作。豆腐白嫩鮮亮,入口後猶如布丁一般濃厚滑嫩。研修營的學員在分享中說道,「入口即化,一小碗下肚讓整個身體爽到骨子,不一樣的feel超強的滿足感。」湯底則以豆漿為基調,並調入了UKAI家密製的高湯,濃厚的豆香配上高湯的鮮美,可謂回味無窮。
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曾說,「食器是料理的衣服。」日本料理講究的不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有那些分類細緻、精雕細琢的器物。在器物的映襯下,佳餚的魅力勾人魂(kou)魄(shui)。芝豆腐屋UKAI的菜品給食客以「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之味覺+視覺享受。完美的飲食文化由正宗的食物和雅緻的器物共生,缺一不可。
4考究的食材
品質+旬之味
豆腐是芝豆腐屋UKAI的主打食材,所有的豆腐和豆漿都是從專屬工廠運來,以保證新鮮和安全。其製作過程非常考究,精選日本全國各地出產的黃豆,再根據其品質進行混合。製作豆腐的水選用了總店所在地高尾山山麓下的泉水。此外,為了保證品質,UKAI家每天用專車把當天清晨新製作好的豆腐送往各處分店。
日本人對四季更替變化敏銳和細膩,追求「旬之味」,這也是料理的鮮明特色。「旬」就是季節的意思,「旬之味」就是應季而烹,應季而食。應季的食材不僅能展現食材的活力,還能帶給食客味覺上的念想以及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懷。
5細緻的服務
詮釋+謙和
對每一位客人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是就餐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身著日式傳統工作服的女侍應上菜時,都會給客人講解一遍菜式的用料和特點。女侍應在恰當的時機為食客更換料理及飲品,如倒酒、倒果汁、分菜等,動作優雅又迅速。在這裡吃飯,謙和的服務使顧客倍感尊重,不僅能夠讓味蕾綻放,還能體會日本飲食文化的精髓。
芝豆腐屋UKAI獨特美妙的環境與美食相得益彰,大豆這個古老的食材被賦予了極致的演繹。
看到這裡,您的心思是否已經跑到九霄雲外的芝豆腐屋UKAI去了呢?是否也就明白它為何受到米其林的青睞呢?。那麼,米其林是誰呢??
米其林是專門評點餐飲行業的法國權威鑑定機構,堪稱餐飲界的「奧斯卡」。每年推出的《米其林紅色寶典》被美食家奉為至寶,被譽為「美食聖經」。發展至今,紅色指南推薦的餐廳橫跨23個國家,目前有45,000家餐廳入選。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星級,那可是御膳房的級別了!簡直是風光無限!
《米其林指南》評價完全建立在對飯店的客觀評價上,主要標準有5條:
1.菜品的質量;
2.對口味和口感的掌控;
3.烹飪的個性(獨特性);
4.性價比;
5.質量的穩定性。
米其林餐廳評分系統共有三個等級
一顆星:「值得停車一場的好餐廳」,已屬同類特別優秀的餐廳(這樣的敘述當然是因為米其林是做輪胎的);
二顆星:一流的廚藝,提供極佳的食物和美酒搭配,「值得繞遠路」去造訪;
三顆星:完美而登峰造極的廚藝,精選的上佳佐餐酒、零缺點的服務和雅緻的環境,「值得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
米其林的評審相當嚴謹與公正,近乎苛(bian)刻(tai) 。米其林的監察員(偵探)出場了。「苛刻」可以說是對他們最好的概括。他們神秘,沒人知道是由多少人組成的團體,只知道他們是以「吃和享受」為工作的人(羨慕了吧)。
他們的考察行動都是單獨進行的,匿名進入一家餐廳的時刻就是測評的開始,他們像裝了雷達的探測器一樣四下查看,裝修、餐具擺放、服務態度等都不放過。所以法國餐廳對待那些單獨預約的客人都會異常慎重,沒準就是一個米其林「探子」來臥底了呢。
他們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完成大約800個左右餐廳的參觀檢查。一家星級餐廳的評級,由N個「密探」+12次/年造訪+米其林總部評審才能敲定。
您以為評上了米其林星級餐廳就能「葛優躺」,高枕無憂了嗎?想多了。一星、二星的餐廳每年接受15次的重複評鑑,而三星餐廳的評鑑次數更多,因此餐廳需要年年保持高水平水準,不然就會被降級。2003年,名廚貝爾納·盧瓦索在他的餐廳降級後自殺。可見榮譽越大,責任越大,壓力也越大。
看到這裡,您在想什麼?是壓力還是動力呢?對自己餐廳能入選米其林幾星,拿捏好了嗎?中國有米其林餐廳嗎?
中國地區米其林當前只針對香港和澳門有評級,並沒有對中國內陸的餐廳做出評級,所以中國內地其實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米其林餐廳。
上海所謂的米其林餐廳,只是沾了一點「米其林餐廳」的元素。或是由「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大廚空降在上海開辦的餐廳,或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在上海建立的姊妹店。如翠園,是香港美心旗下,連續5年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飯店。如8 Otto e Mezzo BOMBANA,是米其林三星名廚Umberto Bombana在上海開設。
對於中國大陸為什麼就沒有米其林餐廳呢?眾說紛紜,如文化不同,評價體係不同。當然中國美食贏得米其林青睞也是指日可待,就好比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世間美好的一切有互通的品質,蚌裡的珍珠會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