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剃毛,待產時醫院可能還會對準媽做這些醫療措施:
1、點滴
一般正常且順利的自然產產婦並不需要打葡萄糖溶液,除非有特殊狀況,如:胎兒心跳不佳、子宮收縮太強、妊娠毒血症等,需要施打特殊藥物,如:催生藥,子宮收縮藥,止痛劑、麻醉劑等,才有打點滴的必要。但是有些醫院仍會為正常產婦吊點滴,其用意在於危急時加藥方便。
2、灌腸
是否為產婦灌腸,每家醫院做法各有不同,因為清洗腸道並非產前絕對必要的準備手續,施行灌腸的醫院,是站在產前排清大便,以免產婦生產用力時順勢排便污染產道、傷口和胎兒的立場。
3、導尿
當胎頭下降壓迫到母親膀胱出口,會影響產婦解小便的能力,如果產婦待產時超過四至六小時未解尿,醫護人員便會為產婦施行導尿(註:導尿管非一直裝在產婦身上,而是每導一次尿才裝一次,導完尿裝置即卸除)。
4、給氧
當胎兒監視器顯示胎兒心跳頻率下降時(可能是臍帶繞頸、解胎便、胎盤功能不良),醫護人員會給予產婦氧氣,或讓產婦左側躺以及給點滴,如果胎兒心跳回復正常則持續給氧與左側躺;如果胎兒心跳依然持續下降,就有剖宮產的需要了。
導讀:進入預產期,你的待產包準備好了嗎?一個完善的待產包可以讓你隨手拿起就走,但是,網上的待產包清單鋪天蓋地,讓孕媽媽們眼花繚亂,究竟哪一個才是最全面、最詳細、最實用的呢?孕媽咪的待產包里要準備些什麼呢?有什麼是必備的?又有哪些是「雞肋」用品呢?小編為你列出最實用、最詳細的待產包清單,讓你用充足的準備,向寶寶表達濃濃的母愛。
1.入院證件:備齊身份證、產檢病歷及圍產卡、准生證、母子健康手冊。
2.照相機、攝像機: 給寶寶、媽媽拍照、攝像留念,充電器必備,防止電量不足。
3.手機:可以隨時和家人聯繫。也可用於查看時間來記錄陣痛、宮縮時間。
4.MP3:住院無聊時,產後痛苦時,都可以用音樂來緩解。
5.銀行卡和現金:事先向醫院了解支付方式。銀行卡可用於支付費用,現金是為了買點小東西的時候方便,如果醫院不能用卡支付費用時就更需要現金了。
待產包準備最佳時間:
可從孕中期開始準備,最好是在妊娠7個月左右。
待產包里到底要準備什麼?
准媽媽可以請教當地同一個醫院的新生兒媽媽,因為在同一個醫院生產可以了解醫院的配置,如有的醫院出院時可提供包巾,有的醫院則無,提前諮詢避免重複帶或者沒帶齊物品。婆婆等親戚的意見可適當聽取,但無需盲從。
必備用品 開襟外套:1件 天氣較涼或早晚時分,可穿在病服外面保暖;冬天多帶保暖開襟的衣物,儘量不穿套頭衫。 出院服:1套 出院時已不是大肚子了,應準備適合出院當天穿的服裝;冬天還需要準備禦寒的帽子、圍巾、手套等。 哺乳文胸:2~3個 可一手抱寶寶,一手解扣環,方便給新生兒喂奶。分為:全開口式、開孔式和前扣式。 防溢乳墊:1盒 哺乳期必不可少,外側透氣防水,能保持文胸乾爽;內側吸收溢乳,保持乳房乾爽、清潔。 束縛內褲:2~3條 加速骨盆的收縮,塑身。可與束縛帶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一次性內褲:若干 用來應對產後惡露,方便實用。 吸奶器:1個 剛生完的1、2天,通常需要吸奶器幫助開奶;而且新生兒吸力不足,因此漲奶時也可用吸奶器。 護膚品:1套 最好是旅行裝,妊娠護理產品分娩前後都應堅持使用;偷懶的話,可用濕巾潔面,護理用噴霧加眼霜。 洗漱用品
牙刷、牙膏、漱口水 產褥期仍應堅持早晚刷牙;漱口水可在分娩後無法起身時用,飯後也要漱口護齒;刷牙用溫水,牙刷選軟毛,也有產婦專用。 生活用品 毛巾、臉盆:各2個,分別洗臉洗腳;梳子、鏡子、髮飾:長發媽媽需帶髮飾;肥皂、衣架、拖鞋:普通拖鞋和棉拖各一雙。 飲食用品 餐具:可加熱飯盒、保溫盒、筷子、勺子等;一次性水杯:可用來招待看望的人;吸管:產後不方便起身時,非常實用。 雞肋用品 孕婦專用檢查內褲 這是產後方便檢查的內褲。但不管是順還是剖,生完之後都是不穿內褲的。剖腹產後第二天能下床,直接墊衛生巾了,沒機會穿 產婦檢護理查墊 這個是醫院入院第一天硬性標準消費里的第一項,第一次內檢的時候護士就發了一包,自己拿上去檢查室;生完之後墊在身下,也用的是這個。 產婦專用衛生巾 剖腹產後確實惡露比平日月經量多一倍,需要大一點的衛生巾。但這個產婦專用衛生巾很寬很厚,還不如普通夜用衛生巾好用。 腹帶 在手術台上醫生直接給用了醫院的鋼板式腹帶,很便宜,也更好用一些。自己買的這個彈性很小,適合產後42天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