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飛行員透空軍機密 俄羅斯有點慌了

@ 2016-09-05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產業的「心」病。伴隨我國第12家軍工企業在京掛牌成立,國人對這家專注航空發動機的企業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取得當年「兩彈一星」那樣的成就。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八一」飛行表演隊六機編隊在空中拉出美麗的彩煙。

昨日,為期4天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落下帷幕,34型國產化武器裝備中20餘型軍機引來全國關注,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冷思考:對航發產業需求巨大的大國空軍,目前國產化占比如何,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我們離航發強國還有多遠?

「八一」飛行表演隊六機編隊在空中拉出美麗的彩煙。

今年57歲的空軍特級飛行員吳國輝,大校軍銜,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有著30年飛行經驗。作為一名有實戰經驗的老飛行員、如今國防大學後裝教研部的教授,他在研究軍事高科技、空軍武器裝備、裝備安全管理方面有著獨到見解。

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國產化占比及性能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近日,吳國輝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建立了獨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體系,仿製生產的發動機性能,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主要作戰飛機中,國產發動機已經占到了90%左右的比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國殲16戰機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具備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運輸機、教練機等多機種體系化飛機生產能力。與此相適應,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發動機研製生產體系,具備了渦槳、渦噴、渦扇、渦軸等類發動機的系列研製生產能力。國產發動機主要裝配在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等主戰飛機上,只有少量三代戰機裝的是進口發動機。

中國WS-10航空發動機

例如,國產殲-5、殲-6、殲-7、殲-8等戰鬥機,適配了相應的渦噴-5、渦噴-6、渦噴-7等系列國產化發動機。隨著「太行」發動機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已經大量安裝在殲-11、殲-15、殲-16等三代戰機上。

在轟炸機方面,轟-5、轟-6實現了發動機的國產化。運-7、運-8等運輸機使用的渦槳發動機全部國產化。

隨著直-9、直-8、直-10等整體技術的成熟,在引進的基礎上實現渦軸-8、渦軸-6、渦軸-16發動機的系列化發展,為我國快速擴大的國產直升機群提供了可靠的動力來源。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渦軸-16發動機

2005年12月,渦扇-10也就是俗稱的「太行」發動機研發成功,成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太行」發動機的研發之路同樣頗為艱難。在試驗試飛中,先後發生各種技術問題和故障200多項。

一架裝備了一台「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殲-20

經過刻苦攻關,「太行」發動機終於在殲-15戰機上裝備,並於2012年首飛成功。今年初曝光的一組殲-20裝備上,有軍迷發現有一架殲-20也裝備了一台「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有軍事專家表示,「太行」發動機可以直接裝備在第四代戰鬥機上,它為今後繼續發展更先進更成熟可靠的發動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當前,我國航空工業正處於由大向強、由跟進追趕向比肩發展甚至彎道超越的階段,無論是新一代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無人機等軍用機,還是大型客機、各類通用機,都迫切需要先進發動機強勁而可靠的驅動騰飛,航空發動機的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夢」的應有之義。

中國新型大涵道比發動機

吳國輝坦言,國家已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里明確把發動機作為一個重大科技專項來全力攻關發展,下決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自主研發系列化新型發動機,國產航空發動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成立,可以說是應運而生,任重道遠。

國產航空發動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

一型發動機從設計、研製、生產到完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例如,我國獨立研製生產的某新型發動機,就經過了18年的磨礪,才真正形成部隊的作戰能力。航發集團的成立,有利於加快新型發動機的系列化發展,集舉國之力,可望在重點型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有望5到10年內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但整體上趕超世界發動機研製強國,不能脫離國情軍情,需要整體水平的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