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起感冒,可能我們不害怕,因為它很難危及到生命。但在上世紀20年代,全世界大約20%的人感染了感冒。
流感在這一時段,成為遺憾可怕的瘟疫,造成數千萬人的死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流感。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危害甚至超過了中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與最近30年流行的愛滋病打了一個平手(全球大約有7000萬人感染愛滋病,2000萬人死亡)。
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約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和其他醫護人員。這次流感有一個溫柔的名字——「西班牙女士」。
現有的醫學資料表明,「西班牙流感」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營。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這個軍營的一位士兵感到發 燒、嗓子疼和頭疼,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開了幾片感冒藥。
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在隨後的幾個月里,美國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這種「感冒」的蹤影。
不過,這一階段美國的流感疫情似乎不那麼嚴重,與往年相比,這次流感造成的死亡率高不了多少,症狀也幾乎一樣。
在一場傷亡數千萬人的世界大戰尚未結束時,軍方很少有人關注到這次流感的爆發———儘管它幾乎傳遍了整個美國的軍營。隨後,這種西班牙流感,突然演變為可怕的致命流感,而且爆發速度之快,讓人始料不及。
西班牙流感之所以叫做西班牙,是因為西班牙全國感染該病的高達800萬人,連西班牙國王阿方索三世也被感染,是感染率最高的國家。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門被迫關門,電車停運。西班牙流感至今還是一個謎,它突然出現,突然消失,前後又三波感染,並不是每一波都造成大量死亡。
它的奇怪之處在於兩點:
第一,死亡率極高而且都是青壯年。普通流感導致的死亡率一般是百分之0.1,而且死亡的多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或者抵抗力很弱的兒童。
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卻正好與之相反。它的致死率高達百分之2.5,全世界高達10億人感染,死亡人數為2500到4000萬人,而且死亡的均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
第二,突然出現,突然消失,至今為止不明白消失的原因。
讓我們來看看這次流感的可怕症狀。這次流感死亡率極為驚人,遠非普通流感可以相比。奇怪的是,和普通流感死亡者多是老人兒童和病人相比,此次流感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併發症而導致死亡,以肺炎最多。
由於不知道致病原因,該病幾乎無法治療,依靠人自身體抗力決定是否能夠脫險,造成普遍的恐慌。加上傳染性非常強,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
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在澳大利亞,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
許多愛斯基摩部落由於缺乏醫療,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有一村80人死於流感73人,居然成為死亡率較低的村子。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該國到處屍體堆山,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來掩埋。
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西班牙流感的爆發,也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青壯年死亡太多,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西班牙流感在中國爆發不是很嚴重。西班牙流感3月始自廣州直至東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廣泛,北平警察患病過半,哈爾濱40%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歇業。上海也出現過兩個流行波。對各種文獻分析表明,1918年-1919年,中國的確發生了流感疫情,但與世界其它地方相比疫病比較平和,發病率與死亡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