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大的子宮是怎麼孕育胎兒的?有圖有真相!

@ 2016-09-05

上一期《袋鼠漫話育兒》,袋鼠麻麻給大家講了:大姨媽的形成過程。每月排出的卵子因為沒有遇上精子,所以導致為受精卵著床而準備的子宮內膜脫落,從而形成了月經。

那一旦卵子和精子結合後,又會發生什麼呢?子宮在孕育胎兒時又扮演什麼角色呢?別急,讓我慢慢道來,絕對是一場精彩而又激烈的圈地戰....

先來看看,子宮在媽媽體內的地理坐標。她位於骨盆腔中央,前方是膀胱,後面是直腸。本來他們各自據守一方領土,互不侵犯。

然而,當受精卵到達子宮後,一切便開始悄悄發生著變化,一場關於領土的爭奪戰正在醞釀之中。

此時的子宮從外觀上看就像一隻梨,子宮腔呈倒置三角形。

雖然受精卵在子宮內膜著床後,便開始逐漸分裂增大成胚胎,但在最開始(孕早期),子宮這塊領地還是足夠容納小胚胎的。

隨著胚胎越長越大,子宮內的空間開始顯得狹小,子宮不得不開始慢慢變大,到懷孕第3個月時,它看起來像個柚子。

增大的子宮開始侵占別人的領地,壓迫位於前方及後方的膀胱和直腸,導致膀胱容量減少,孕媽出現尿頻,總有排不凈尿的感覺。

在懷孕前3個月,雖然子宮也在不斷增大,但從表面來看,或許還看不到孕媽身體的變化。等到了第4個月時,子宮繼續長大並長出骨盆,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到孕媽略突出的小肚子啦。

到了懷孕5個月的時候,子宮進一步增大,肚子看起來更鼓啦,肚臍下方差不多兩厘米的地方,孕媽就能摸到自己的子宮。

懷孕6個月時,子宮底已經到了肚臍上約8厘米的上方,增大的子宮向上向下擠壓內臟,准媽媽會出現胸口憋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到了第7個月的時候,宮底繼續上升。

懷孕8個月時,增大的子宮已達腹腔,子宮底部位於劍突與臍之間。

懷孕9個月時,子宮幾乎已經占據了整個腹腔,直接壓迫胃、膈肌、心臟等,導致孕媽媽出現憋悶、氣短、胃脹、食慾不佳等症狀,排尿的次數也增加。

然而,懷孕快到10個月時,子宮突然有時會有一陣小小的收縮。

原來是胎寶寶要入盆了,胎寶寶的頭部開始往下走了,子宮底部也隨之開始下降。

預產期到了,這是寶寶即將出世的日子。子宮用盡全身力氣,開始強烈收縮,幫助胎寶寶不斷向下娩出。

終於,在子宮經歷了數十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後,伴隨著哇哇的啼哭聲,小寶寶降生了。

臍帶剪斷後,曾經連接胎寶寶和子宮的紐帶:胎盤也隨之娩出,小寶寶與子宮徹底斷了聯繫。

在月子恢復期,子宮底的高度不斷下降。

子宮平均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降入到了小骨盆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在產後6-8周,子宮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子宮到底是怎樣一步步侵占別的臟器的領地的呢?看完下面這張圖子宮底高度圖,或許你會更加一目了然。(黑色弧線表示子宮字所在的高度)

袋鼠麻麻將孕育過程比喻成一場內臟器官的領地爭奪戰,其實一點也不為過。懷胎十月,我們看到的是孕媽不斷隆起的腹部,日漸笨拙的體態,卻不曾想到,胎寶寶不斷成長,孕媽媽的身體內臟也在不斷妥協,甚至到了無可退讓之地,依舊毫無怨言。母愛的偉大,也正始於此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