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帶護理的幾個原則和方法

@ 2016-09-04

圖片源自網絡

懷胎十月,把親愛的寶貝迎接到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過,剛剛出生的寶寶身上可是有著一個不小的傷口,可是需要媽媽們格外注意,謹慎對待的。你想的很對,這個傷口就是臍帶。

當寶寶還是胎寶寶的時候,臍帶就是胎寶寶和准媽媽子宮內胎盤之間的連接通道,專門為他的成長發育輸送營養和氧氣,當然也是胎兒排泄廢物的通道。當胎寶寶轉變成為新生兒,醫生會用專業的處理方法將臍帶剪斷。當然現在也有好些地方是請寶寶的爸爸親自操刀作為一個重要的儀式來剪斷臍帶迎接寶貝到來的,不過這要同時考驗爸爸們的勇氣啦!剪斷的臍帶有一小段裸露在外,由護士專門包紮並用無菌紗布覆蓋。然後清洗整理完畢的新生兒寶寶就被送到了爸爸媽媽懷裡,好了,臍帶的護理工作就交給你來全權負責了!如果臍帶處理不當,寶寶很有可能患上新生兒破傷風或者敗血症等疾病,好怕怕!

不過,作為新手爸媽,臍帶護理真的不用那麼緊張,關心則亂。只要注意下面幾個方面,寶寶擁有一個健康、漂亮的小肚臍是很容易達到的目標。

圖片源自網絡

1、臍帶脫落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臍帶會在出生後10天左右自行脫落。但是也有一些寶寶格外「調皮」一些,想讓爸爸媽媽多擔心一下下,於是就用了更久的時間才讓臍帶脫落。這個時間段里,只要認真觀察臍帶沒有出血、流出液體等異常情況,爸爸媽媽就不用特別擔心。

臍帶脫落不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也不要總是想要觸摸臍帶的硬痂。我們家二寶的臍帶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自行脫落的,早起我給他洗澡忽然發現少了個東西,原來是臍帶掉了。很認真的看了看臍帶周圍,都很正常這才徹底放心。

2、臍帶護理的原則:

我們可以想像,臍帶其實是一個黃豆大小的傷口,已經結疤。平時我們對結疤的地方怎麼處理,現在面對新生兒再多一分小心就對了。

傷口創面必須保持乾燥。因此新生兒的臍帶千萬不要沾到水,萬一不小心洗澡的時候遇水了,趕緊用乾淨的軟棉布或者棉簽處理乾淨、保持乾燥。

傷口創面要透氣。千萬不要覺得為了讓臍帶保持乾燥,乾脆就把它一直用無菌紗布包起來省心。非也,傷口附近的細胞需要透氣才能夠快速恢復,而且不易受到感染。

傷口創面要避免摩擦。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在抱寶寶的時候讓衣服等用力摩擦到臍帶,穿的厚又不容易及時發現,很可能會是硬痂提前脫落,引發炎症。

臍帶未脫落之前:每天要注意臍帶的消毒和清潔,防止傷口感染。使用75%的酒精或者消毒用碘伏擦拭寶寶的臍帶部位、周圍以及臍根,並經常檢查結痂處有沒有出血、滲液的情況出現。

臍帶脫落之後:臍帶完美脫落並不意味著此事完全結束。爸爸媽媽依然要小心護理寶寶的臍部,因為這個時候更容易發生「驚魂」事件:很多寶寶在臍帶脫落後,臍窩內可能會有少量液體滲出。很多新手爸爸媽媽會格外驚慌,其實如果不是止不住的出血或者滲液,依舊用酒精或者碘伏擦拭臍窩,殺菌消毒就好。

前兩天還碰見有隔壁樓的鄰居著急要去醫院,因為她家寶寶臍帶脫落後因為一次大哭而有血滲出,嚇壞媽媽了。我看著出血情況已經止住,而且量也不大,建議她觀察觀察再說。後來果然沒事兒。寶寶傷口還沒有完全長好而已,不過這個時候最好不要讓嬰兒嚎啕大哭,該抱抱,該寵寵,該哄哄。鄰居家孩子大哭就是因為想著孩子臍帶脫落了,一家人擠到一起給寶貝洗澡,手忙腳亂不說,水溫也沒有調好,讓寶寶受了驚嚇,但是她們居然還堅持給孩子洗完了。唉……真不知道這樣堅持有什麼道理。

圖片源自網絡

3、臍帶未脫落前如何為寶寶洗澡:

在寶寶臍帶未脫落前,但凡去專業的嬰兒游泳場所,就會發現她們會直接為寶寶貼上肚臍防水貼來專門保護嬰兒的小肚臍。

如果想要在家中體會到親手為寶寶洗澡的樂趣,那麼做好採取分身洗法:即先洗上半身,再洗下半身,特意避開臍帶部位。另外,新生兒洗澡不必過勤,夏天每天一次或者兩天一次,冬天一周兩次就可以,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對了,新生兒的小屁屁可是最好在臭臭過後就及時清洗的。

洗澡完畢,撫觸之前,要及時對寶寶的臍帶部位消毒。用75%的酒精或者消毒用碘伏都可以,使用棉簽對臍帶周圍以及臍跟部位輕輕擦拭。拿不准用什麼藥水的話,在出院的時候請醫生直接開一瓶合適的拿回家用就好。某日接到一朋友電話,她在藥店裡看著各種各樣的酒精以及碘伏頭髮懵,不知怎麼選乾脆打電話求助來了。

4、臍帶處理不當的後果:

臍帶脫落前後,消毒處理不好,護理不得當,造成細菌感染,勢必引起臍部發炎。新生兒臍部感染絕非小事,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這裡可能成為病菌進入全身的門戶和通道,引起全身性感染,如新生兒破傷風、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等等,危及寶寶的生命。

臍部發炎的早期表現為臍帶根部發紅,或者脫落之後傷口癒合不好,臍窩一直很潮濕,滲液。這個時候每天堅持使用75%的醫用酒精或者消毒用碘伏塗擦臍帶和周圍2-3次;另外針對臍根部位,要輕輕將臍痂掀起,從內向外塗擦,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

如果寶寶的臍部變得滾燙,伴有出血、出膿、腫脹、發臭等情況,就是臍部已經發生了感染。這個時候自己在家中處理已經效果不明顯或者無效,需要立即就醫,以免感染情況惡化。

另外嬰兒臍部不要用紫藥水或者消炎藥粉。曾經有家人給新生兒使用龍膽紫來收斂傷口,但是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因為顏色過濃而影響了對臍部的正確觀察。

除了臍炎之外,還有臍疝也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臍疝是由於寶寶的肚臍沒有閉合好造成腹腔壓力變高而在肚臍部分形成向外突出的圓形隆起。在發生臍疝之後,爸爸媽媽們儘量不要讓寶寶大哭大鬧,這樣只能會讓臍疝更加嚴重。不過大部分的寶寶臍疝可在2周歲之內自愈,如果兩周後還未痊癒或者實在放心不下,就帶著寶寶去醫院做一些專業的檢查和處理吧。

圖片源自網絡

小寶寶一路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精心的呵護。而寶寶臍帶的處理就是嬰兒護理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爸爸媽媽們早點掌握專業的知識,來陪寶寶一路快樂成長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