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碼(全稱為快速響應矩陣碼;英語:Quick Response Code)是二維條碼的一種,於1994年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發明。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因為發明者希望QR碼可以讓其內容快速被解碼[1]。QR碼使用四種標準化編碼模式(數字,字母數字,位元組(二進制)和漢字)來存儲資料。QR碼最常見於日本,為目前日本最流行的二維空間條碼。QR碼比較普通條碼可以儲存更多資料,也無需要像普通條碼般在掃描時需要直線對準掃描器。因此其應用範圍已經擴展到包括產品跟蹤,物品識別,文件管理,營銷等方面。(原文:wikipedia)
讀取方式
運作原理
圖中文字:手機對準二維碼→拍照→解碼→開啟網頁
利用30萬畫素以上的照相手機,搭配手機內的QR碼解碼軟體,對著QR碼一照,解碼軟體會自動解讀此訊息,顯示於手機螢幕上面,目前也有運用到Webcam的鏡頭來解碼。
此外,CodeTwo、QuickMark會提供PC版的QR碼解碼軟體,讓沒有照相手機的使用者也能直接透過PC版QR碼解碼軟體直接截取螢幕上的QR碼得到相關資訊,使手機和PC使用者都能體驗到QR碼帶來的方便性。(原文:wikipedia)
最近在路上看到許多活動海報,都會搭配QR碼去做行銷
每個QR碼都長的一樣的話,就讓人很沒有很想去掃他
但透過 QRhacker 這個網站,不需要PhotoShop,每個人都能夠輕鬆產出QR碼
裡面除了許多快速產生的方式之外,還能提醒你目前的容錯率
產出最合適的圖形!(下圖就是透過 QRhacker 所產生的)
http://www.qrhac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