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哮喘、高血壓都跟它有關,90%人都有,危害這麼大!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里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什麼樣的人有濕氣?給出以下13種症狀,請對照自測!
1. 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2. 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 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 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5. 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衝掉)
6. 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
7. 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後反彈
8. 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9. 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10. 耳內濕(耳禪濕)毛髮粗糙,易脫落
11. 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
12. 女性陰部潮濕(瘙癢異味)菌類腐敗,男性陰囊潮濕。
13. 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男性陽痿早泄。
如有以上1~2種症狀,要引起注意了,說明你就是濕人,其實就是體內含有濕氣的人!
濕氣是個什麼鬼?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中醫認為,「濕氣」會引發和惡化多種疾病,夏天天氣炎熱,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空調底下,導致體內的水液無法排出,飲食上喜歡吃涼菜冷飲、冰凍西瓜、飲料等,這些習慣影響了脾胃運轉,導致身體發沉無力,頭腦昏沉,臉黃油膩,濕疹長痘,皮膚瘙癢等症狀,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
濕氣重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一種疾病,尤其在立秋後,俗語稱,「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此時雖已入秋,但暑去仍需一段時間。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階段,溫度仍較高,加上時有秋雨,濕氣較重,濕熱並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說。所以很多體內濕氣重的人在立秋後會更加明顯。
濕邪入體,起初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會出現痤瘡、關節疼痛,體型肥胖,頭臉油膩,臉上長痘、長斑;久而久之還會導致肥胖,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女性的一些婦科病如白帶異常,瘙癢也與濕氣有關。
濕毒的程度
一級濕毒:在表皮
症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症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症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體內濕氣怎麼辦
有個朋友之前一直覺得生病就得去醫院看病吃藥,但是工作幾年之後,感覺身體完全不正常了,皮膚瘙癢,舌頭邊緣鋸齒狀,滿臉油光,身體睏乏,頭腦也是昏昏沉沉的,大便不成形,經常便秘,陰雨天氣關節還會疼痛,看了許多醫院都沒能找到根本原因,而且最奇怪的是她越來越虛胖!!!
後來和她一起去拔罐的時候,簡直嚇死人了,那師傅也說是體內濕氣太重。可是又過了兩個月,再去拔罐,完全正常了,一點濕氣也沒有了。體重也減掉了足足8斤,當時真懷疑減掉的不是肉,而是體內的水汽濕氣。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
1、起床時看感覺,如果出現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等情況,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2、如廁時看大便,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沖好久才能沖乾淨。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
3、洗漱時看舌苔,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4、刷牙的時候有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這是有濕氣的症狀;常常感覺小腿肚子發酸、發沉等症狀也是有濕氣的症狀;吃飯的時候流鼻涕也是有濕氣的症狀。
濕氣產生原因:
濕氣一般是由外濕氣入侵體內產生內濕氣,如經常淋雨、穿濕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等等;同時飲食不當也可能產生內濕氣,比如夏天吃冰棍傷了脾臟,影響體內水分的排出,多餘的水分停滯在體內就形成了濕氣。
濕氣調理一
可以通過揉按承山穴、陰陵泉、三陰交穴位來達到祛濕氣效果。
濕氣調理二
紅豆薏米煮成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注意:祛濕氣這粥忌加大米,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這樣就破壞了紅豆薏米粥的功效了。
總結:
1、平常可以多做仰臥起坐增強五臟六腑提供免疫力,增強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及祛濕氣的能力;
2、切勿淋雨、特別是天氣乾燥很久以來下的雨,淋雨了要及時換洗乾淨衣服,洗頭了要及時吹乾,特別是晚上不要濕發就寢,以防濕氣入體;天冷要保暖以防寒氣入體。
3、少吃傷脾臟的食物。
4、濕氣不是一日造成的,是由於長期不注意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