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網上一直盛傳一件事:李女士覺得自己家8個月大的寶寶手腳沒力氣,聽人說只吃白粥不行,得吃鹽才有力氣,於是給寶寶煮粥時就往裡面放了鹽,又覺得以前沒吃的得補回來,就加了更多的鹽。結果沒想到幾天後寶寶發高燒逐漸失去意識,最後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原來是寶寶攝入了過量的鹽導致高血鈉引發的脫水窒息。
寶寶到底能不能吃調味品,多大能吃?這些是每個媽媽都要面對的問題,今天嘟嘟醫生就給大家一次講清楚!
1.鹽
寶寶1歲之前,都不用吃鹽。因為寶寶每天所需的鈉元素只要0.4g,寶寶6個月以前,完全可以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獲得身體所需的鈉元素。添加輔食之後,更不能因為擔心沒有味道就在寶寶輔食里添加鹽。鈉元素過量,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荷。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鈉元素補充過多會增加寶寶日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2.醋
兒童胃酸的成分和大人基本一樣,但是量比成人少。所以給寶寶烹調食物時加些醋,有益於寶寶的身體健康。但對於6-18個月的寶寶不能過多使用!只需要幾滴醋即可,否則會降低寶寶的味覺敏感度。
適量吃醋對寶寶有好處:
①吃醋後增加胃酸的濃度,能起到生津開胃,增加寶寶食慾,幫助食物消化。
②幫助胃腸道殺菌。米醋中含有醋酸,是許多細菌的剋星。秋季腹瀉高發,吃些漬醋酸的汁可以起到抗菌殺菌作用。
③醋可使家禽及水產等動物體內的鈣溶解,只有溶解的鈣,才能在小腸中被寶寶吸收。
④保護維生素C。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但很容易在烹調中損失。在烹調中加入幾滴醋,就可以減少蔬菜中的維生素C的損失,而且有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
3.糖
對於給嬰兒添加的輔食米糊,應該買嬰兒專用輔食產品,並儘量選擇沒有添加糖的產品。市面上各種營養麥片、營養米糊產品眾多,這類產品的共同點就是含糖量高,因此應少給孩子吃這類食品。吃糖過多會降低寶寶對甜味的敏感,而忽略其他的味道,造成厭食、挑食!
4.醬油
寶寶10個月以後,才可以在他的輔食里加一點醬油,使用量大概是每次1-2滴就可。另外醬油是以大豆為原料,首次食用時,要多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情況,不要因小失大!
5.蔥姜蒜
蔥姜蒜刺激性比較強,寶寶腸胃很嬌嫩,食用需要謹慎。
事實上,想要給孩子的食物「調味」,未必一定要加人工調料,用一些天然的食物做出合理的搭配,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如在給孩子做蛋羹時,可以放一些切碎的蝦皮,這樣一來,蛋羹的味道更加鮮美。而在煮粥時,白粥中可放進一些瘦肉、青菜、山藥、紅棗或是紅薯等,不僅味道更好,而且孩子攝入的營養也更加全面均衡。
圖片來自網絡
嘟嘟醫生為孕育期家庭提供優質的在線醫療健康服務,開設備孕、孕期、產後、0~3歲寶寶相關的健康公開課,還可以一鍵接通三甲醫生電話,讓懷孕和育兒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