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館首次遭遇「恐怖襲擊」,原因何在

@ 2016-08-31

中國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強國際反恐合作,這不僅是履行國際成員的義務,更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與安全。

8月30日上午,吉爾吉斯共和國首都比什凱克發生了一起針對中國駐當地使館的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事件。

據吉爾吉斯副總理拉扎科夫和當地警方所披露的信息,肇事者居住在吉爾吉斯中部-東部地區,事發時他駕駛一輛三菱「得利卡」汽車,強行闖入使館大門後在使館大院中、距離大門約160英尺處爆炸,肇事者當場死亡。最初有消息稱傷者為5人,但拉扎科夫表示有3名使館工作人員受傷,分別是兩名17歲的花匠和1名婦女,都是吉爾吉斯人。

此次事件被吉爾吉斯官方定性為「恐怖襲擊事件」,目的很可能是報復和破壞。

所謂報復,是因為吉爾吉斯政府對打擊國內恐怖、極端、原教旨勢力表現積極。中亞五國總體上都屬於世俗化程度很高的國家。但由於距離阿富汗不遠,又是「金新月」毒品帶向外輸送毒品的通道經過處,加上網絡信息傳播的方便同樣給極端思想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在該國一些較偏僻、貧困地區極端思潮有所抬頭。

最初是「塔利班」,後來是「基地」系,如今則又有「伊斯蘭國」等國際恐怖組織藉機在吉爾吉斯招兵買馬,將被其「洗腦」的吉爾吉斯人送到世界各地的「聖戰戰場」充當炮灰。

與此同時,為絲綢之路要衝的吉爾吉斯(其實也包括整個中亞六國),也成為一些跨境極端恐怖組織調兵遣將、聚草屯糧的通道。鑒於此,吉爾吉斯政府、軍警積極打擊恐怖勢力。僅今年就多次拘捕了涉嫌和「伊斯蘭國」等境外恐怖組織勾結的本土極端分子,粉碎了多起恐怖襲擊陰謀。對此,恐怖組織及其死黨當然會尋找報復機會。

此次襲擊雖然造成破壞、傷亡有限,但肇事者使用了「基地」、「伊斯蘭國」等國際恐怖勢力常用,而在中亞此前並不多見的自殺式汽車,表明襲擊很可能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國際背景。

所謂破壞,是因為8月31日是吉爾吉斯獨立日,今年又是該國獨立25周年的「整日子」,選擇在獨立日前夕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襲擊目標又如此敏感(中國使館毗鄰的美國使館,事發後也進行了緊急疏散),其用意昭然若揭。

此次襲擊雖然造成破壞、傷亡有限,但肇事者使用了「基地」、「伊斯蘭國」等國際恐怖勢力常用,而在中亞此前並不多見的自殺式汽車,表明襲擊很可能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國際背景。如果任由極端、恐怖勢力在當地生根發芽,這裡將成為國際恐怖勢力又一個兵源地和國際販毒團伙的又一道「安全門」,並對周邊國家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儘管吉爾吉斯當局反恐決心堅定,但不論恐怖組織或販毒團伙(許多時候他們是同一伙人),都具有明顯的跨境性、流動性和網絡化趨勢,僅靠一國打擊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是此次恐怖襲擊的直接受害者,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環節,吉爾吉斯的治安狀況對中國西北部廣大地區的社會安定、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的前景,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正因如此,中國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強國際反恐合作,這不僅是履行國際成員的義務,也不僅是幫助友好國家,更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與安全。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