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 Go》改版巢穴大搬家,北投再多這一種稀有怪!

@ 2017-05-23

《Pokemon Go》自上架以來吸引不少民眾喜愛,不僅因遊戲容易上手且貼近生活,更因《神奇寶貝》卡通是大多人心中的童年回憶。

隨著《Pokemon Go》到來,如今已有將近三周時間,但抓寶熱潮仍不停歇,尤其台北市北投公園,更是成了訓練師「抓寶聖地」,令美國時代雜誌形容此現象彷彿世界末日一般。

日前網友公布台灣各地寶可夢巢穴地點引發熱潮,在上周改版時,有網友發現系統似乎悄悄地將寶可夢巢穴換了地點,像是北投公園一帶,從原本大量的大蔥鴨,如今變成了「小海獅」,而其他地點,根據《網路溫度計Daily View》彙整,有網友整理如下:

北投公園從原先的大蔥鴨變成了小海獅巢穴地。(圖/玩家提供)

【雙北】

前港公園:卡地狗消失

中和四號公園:呆呆獸變成大量小磁怪

北投公園:大蔥鴨消失改成大量小海獅

二重疏洪道:大量迷唇姊

大湖公園:大岩蛇消失

國父紀念館:皮卡丘變成大舌貝

榮星花園:伊布改為大量化石盔

天母天和公園:大量素利普

大都會公園:大量迷唇姐

龍門公園:大量大蛇貝

六和公園:大量小海獅

中和四號公園由原先的呆呆獸變成小磁怪。(圖/玩家提供)

【中壢】

光明公園:大量鐵甲犀牛

【宜蘭】

羅東公園:大量皮卡丘

【台中】

甘肅公園:迷唇姊變成大量鴨嘴火龍

國家劇院前:大量小海獅

萬壽棒球場:迷唇姐變成大量鴨嘴火龍

市政府:大量小海獅

【彰化】

延平公園:穿山鼠公園

由左至右為化石盔、腕立、鴨嘴火龍、雷電球、大岩蛇。(圖/玩家提供)

【嘉義】

嘉義公園:電擊獸變大甲公園

【高雄】

衛武營:伊布改為大量小磁怪

科工館:大量霹靂電球

文化中心:凱西改成大量腕力

【南投】

光華公園:迷唇姐改成大量鴨嘴火龍

台灣各地寶可夢巢穴地皆有變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