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寶寶腸壞死,只因家長都易犯的這個錯誤?

@ 2016-08-30

雖然,這幾天新聞app都被一些負能量的新聞刷屏,有寶強的離婚案、徐玉玉被詐騙案、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等等。可經營育兒號的小編卻很堅定地認為:這世界還是有正能量的!因為,小編經常在評論區裡頭看到讀者朋友談論育兒經,言語之間,滿滿都是愛。所以,這世界一定是有愛的。至少,父母對寶寶的疼愛就是一種純潔、無私的愛。

可接下來,小編卻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年輕父母就是出於對寶寶的愛,反倒導致寶寶腸壞死。而這個錯誤,又是很多家長,特別是一些年輕父母特別容易犯的。所以,小編今天將案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避免更多寶寶受到傷害。

樂樂是個可愛的男寶寶,才2個月的他長著一雙blingbling的大眼睛,家長將他當寶貝一樣小心呵護著。可就是這樣全家捧著、當作掌中寶的樂樂,現在卻在重症監護室躺著。為什麼呢?其實只是因為媽媽一個愛孩子卻害了孩子的舉動,我們一起來看下。

原來,樂樂是個早產兒,生下來的時候,媽媽的母乳非常少,於是就只能買來嬰兒奶粉配著吃。因為樂樂出生就比一般寶寶要小,所以每次看著自己瘦弱的寶寶,爸爸媽媽別提多心疼了,可這麼小的寶寶又不能給他添加別的食物,也只能是多給他吃點奶。

於是,樂樂媽媽就犯錯了。她想著:如果每次給樂樂沖泡奶粉的時候,都比規定的量多添加兩三勺奶粉,認為這樣的話,寶寶就能吸收更多的奶粉了。都說女人是行動上的弱者,可樂樂媽媽偏偏還不是。她一邊想一邊就開始實踐了。可誰知沒過幾天,她就發現不對了。寶寶每次喝完奶似乎都很難受,都蔫蔫兒的,一點精神都沒有。起初,樂樂媽媽以為寶寶吃多就犯睏了,也沒太往心裡去。

可一天下午,樂樂爸爸突然發現寶寶肚子大大的,跟個皮球似的。兩個人嚇壞了,馬上帶寶寶去了醫院。檢查後得知,兩月不到的寶寶竟然得了「腸壞死」,醫生說是奶粉太濃引起的,聽到這個結果後媽媽整個人都蒙了,眼淚瞬間流了下來,看著寶寶被推進急救室,她的心裡跟刀割一樣。

而大家先別著急批評樂樂媽媽,事實上,這個好心辦壞事的現象是不是好像經常會發生?疼愛寶寶的家長,往往就有這樣的心理——孩子多吃下去,營養肯定就多了。尤其是有些老年人,生怕孩子營養不夠,每次沖泡奶粉都會忍不住多加個半勺一勺的,看孩子喝下去了心裡還美滋滋的,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長的更高更結實。

可是,凡事要講究科學。這樣自己偷著樂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尤其是早產寶寶,本身消化系統、腎臟器官的發育就比一般的寶寶要差很多,再加上每次喝的奶粉濃度都非常高,孩子的消化系統滲透壓失衡,腸子外的水分往腸子裡滲透,脹氣脹得厲害,出現了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早期症狀,再發展下去,孩子就會出現發燒、便血等症狀,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奶粉太濃,有如下三個危害:

1. 奶粉太濃會影響消化。

奶粉沖調適宜的濃度,取決於配方奶粉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和寶寶生長階段的消化吸收能力,有科學的依據。如果沖調太濃,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排便困難,也增加了患消化道疾病的風險。

2. 奶粉太濃,會影響寶寶的血液健康。

奶粉太濃,不但會影響血鈉、血鐵和血鈣等指標,尤其會明顯增加血鈉濃度。而血液中鈉的含量過高,會影響鈣的吸收,使寶寶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並且嬰幼兒對鈉吸收率比成人高,即使血液中的鈉濃度屬於正常,也會隨著鈉的累積,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等產生影響。

最後,奶粉過濃,會影響寶寶對水分的吸收,嚴重時還會引發氮質血症。

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補充適量水分是非常重要的,過濃的奶粉,使寶寶食慾減退,飲水的意願下降,尿量和次數也會減少,間接增加了寶寶腎臟負擔,危害很大。過濃的奶粉也意味著寶寶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加之攝入水分減少,蛋白質分解代謝所產生的非蛋白氮物質就會在血漿內瀦留,從而導致氮質血症。

所以,家長們千萬注意了:有個成語叫過猶不及。意思說凡事要講究適度原則。否則,可能費了很多功夫,反倒效果還不如原來好,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像案例中的樂樂媽媽,奶粉過濃,不僅費奶粉費錢,而且還不討好,差點害了寶寶生命。

而生活中,家長們類似過猶不及的例子還有很多——給孩子拚命報各種興趣班,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拚命給孩子夾菜做點心,為了孩子吸收更多營養;給孩子各種思想灌輸,希望孩子能快點長大……可是,拔苗助長的後果,是孩子可能很累,很不情願,很迷茫,很肥胖……所以,家長們無論在照顧寶寶,還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請記得這四個字:過猶不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