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會說話,全壘打暴增,比賽用球檢驗結果出爐

@ 2016-08-29

2001、2002年投打數據

1992年上下半季投打數據

左起依序為2014、15、16年中職比賽用球,雖然型號都是華櫻990,但彈性卻大不同。

球對全壘打產量影響有多大?歷史如明鏡,數字會說話。

1992年上半季中職比賽用球採美津濃500,場均1.36轟,到了下半季球換成彈性較好的Sun-up SU-101,場均飆升至2.13轟,成長57%,一整季場均1.74轟的中職紀錄高懸二十多年,直到去年場均1.79轟才刷新紀錄。

1999年中職比賽用球首度採華櫻990,前3年場均依序為0.92轟、0.97轟、1.06轟,大致維持在1轟左右。

由於全壘打產量偏低,影響比賽精彩度,中職決定調高恢復係數,將2001年的0.558,微調成2002年的0.560,結果場均從1.06轟增至1.41轟,成長33%。

2002年恢復係數僅增加0.002,全壘打就成長33%;前年(2014年)恢復係數0.557,今年調高到0.576,一口氣增加0.019,場均從0.87轟暴增至2.54轟,大幅成長192%。究竟球會不會影響全壘打產量?就讓數字來說話。

中職將今年用球再次送驗,委託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進行比賽用球檢測,本次除了正式規範14天恆溫恆濕檢測條件,另增加兩種不同檢測環境,檢驗結果恢復係數皆在正常範圍內。

中職規定用球恢復係數需在0.580以下,本次檢驗用球數量6顆,14天恆溫恆濕恢復係數0.573、2天恆溫恆濕恢復係數為0.575、常溫常濕恢復係數則為0.57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