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說致遠號,特別是近來致遠號很有可能被打撈起來,很多的熱情、很多的民族情感又一下子湧上來。
致遠號的全稱是致遠號穹甲防護巡洋艦,是130年前清朝北洋水師向英國訂購建造的,為致遠級巡洋艦的首艦。致遠號排水量2300噸,航速達18.5節,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中速度最高的。
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戰中,致遠號在彈藥將盡且遭受重創後,由管帶(艦長)鄧世昌下令沖向日本艦隊的主力艦吉野號,欲與敵同歸於盡,全艦官兵246人為國殉難。
而就在鄧世昌殉難的這一細節中,很多時候我們津津樂道,懷著各種感情說的有一件事情:鄧世昌帶上船一起戰鬥的愛犬「太陽犬」,在他落海後,太陽犬游過去想把他救起來,而鄧世昌把愛犬一起摁進了水裡,雙雙沉默在大海里,壯烈犧牲。
美國籍清軍水兵寫過一本戰場回憶錄里提到過,鄧船長(管帶)養了一條大狗,一條大型牧羊犬,而在《清史稿》裡面,這條狗並沒有出現。
歷史是紛繁的,所有的細節出現的時候,參雜有很多的感情因素,對於很多人包括我而言,是相信太陽犬的存在的。這樣一條大型犬,比較嚴肅的考證,它是一條德國牧羊犬。
德國牧羊犬敏捷,且適合動作式的工作環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軍募集,做為軍犬隨軍。最大的一個特徵是體型高大,外觀威猛,且具備極強的戰鬥能力,經常以軍犬的身份出現在我們面前。
鄧世昌的這條犬毫無疑問,可以認為是一條軍犬,體型高大、威猛、對主人忠誠。1894年的甲午海戰,黃海里波浪滔天,落海後,不管是人還是犬都是很不容易在黃海的滔天大浪里保持平衡的。但是,這樣的一條巨型犬,落水後向主人游去,卻是很有可能的,而到底能不能救起鄧世昌,則是一個疑問。
今天的我們對鄧世昌懷以崇敬之情,對和他一起沉海的愛犬也抱以敬意,因為我們的民族崇尚這樣的氣節,我們的英雄面對民族大義時的這種視死如歸的情義,感染我們一代又一代人。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