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飲料正在歐洲挑戰酒,在美洲挑戰可樂,在亞洲挑戰茶。
圖片來源:鍾士為
作者:陳竫詒
早上一杯醒腦,下午一杯交心,晚上一杯是態度。 就在這一杯接著一杯的當口,亞洲咖啡消費量已超越歐美,登上世界第一。 它是名符其實的「黑金」,在全球掀起了兆元商機。 光在台灣,就有六百到八百億台幣的市場規模。 茶退讓、酒閃邊。 亞洲人手中這杯時尚飲品——咖啡,不只喝得多也喝得精, 從生產種植、烘焙沖泡,到品牌行銷、達人文化,各面向都濃郁誘人。 迎面撲鼻的龐大商機,你聞到了嗎?
咖啡流過,熨平心上不見天日的皺摺。
城裡一半的白領上班族,街上一半的粉領小資女,還有大半群學生們揮灑的青春,手裡都配備著一杯或黑或褐色的液體。
這種飲料正在歐洲挑戰酒,在美洲挑戰可樂,在亞洲挑戰茶。
喝咖啡從來不只是喝飲料的簡單問題,「它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個人習慣,也是一種社交潤滑劑,」英國社會學大師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指出,兩個相約喝咖啡的人,可能對湊在一起聊天更感興趣,而並不在乎他們實際上喝了什麼。
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早在二○一一年就指出,咖啡已超過黃金、天然氣等重要物資,全球價值高達千億美元,即三兆台幣,僅次於石油。
近年,咖啡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去年底,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咖啡卻因乾旱供應減少,價格飆高,成為名符其實的「黑金」。
亞洲咖啡的黃金時代,正在你我一杯接著一杯的當口,悄然揭幕。過去喝茶的亞洲,不但開始喝咖啡,而且開始種植咖啡、烘焙咖啡、經營咖啡品牌,而且形成咖啡文化。你我都是這場咖啡盛宴的主人,無論手上捧著的是三合一即溶罐裝,還是媲美牙買加藍山咖啡的寮國百霜高原(Paksong)精品咖啡。
咖啡之於亞洲,從生產到消費,已全部到位。產地、技術、品牌、市場、文化,亞洲各國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讓消費者新鮮貪戀、令企業家興奮心悸。
國際咖啡組織(ICO)於二○一三年在倫敦舉行五十週年會議,特別針對發展快速的亞洲市場發表消費報告。ICO指出,亞洲的熱飲市場過去由茶葉主導,但自一九九○年起,已成為最具動力的咖啡消費成長區域。過去十五年來,每年皆以四.九%的速度在成長,是世界最受矚目的重點咖啡市場。
ICO調查東亞與東南亞十六個國家,點名日本、台灣、韓國對阿拉比卡咖啡及特定咖啡(精品咖啡)需求較高。而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則以羅布斯塔咖啡(即溶和罐裝咖啡)需求為主。(見九十一頁小辭典)
中國 消費量每年成長一○%
而亞洲最龐大的市場——中國,咖啡消費量每年正以一○%的速度持續增長。但以目前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僅四十七.六公克來看,相較於香港的人均咖啡量二.二公斤,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無疑是咖啡市場最閃耀的明日之星。
擁有世界三一%人口、二九%GDP,東亞與東南亞的十六國,目前卻僅佔全球咖啡市場一六%,消費成長的動力與發展性極被看好。
ICO在報告中還特別指出,台灣人均咖啡消費量也明顯成長。二○一二年人均咖啡量已達一公斤,咖啡企業超過一萬家。更重要的是,台灣咖啡市場的阿拉比卡豆進口比例,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站上第一,自二○○○年起即超過進口比例的六成。這意謂,台灣以精品咖啡的需求為主(而非經常使用羅布斯塔的三合一式即溶咖啡或罐裝咖啡),已逐步發展出成熟的咖啡文化。
不過,上述這些急速躍升的數字,抵不上亞洲各城市裡撲面而來的咖啡香氣令人暖心。連鎖咖啡品牌的大片落地窗堂而皇之佔據街頭路口,獨立咖啡館則波瀾不驚地隱身巷弄。
東京、首爾、上海、台北、胡志明市,畫出了屬於亞洲咖啡的驚嘆號。
日本 最成熟咖啡文化,第三大進口地區
上個月,日本最熱門的消費話題是「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的第一個海外市場,選擇了東京」。東京分店開店的第一週,門口大排長龍,消費者最多得等上三個小時才能喝到一杯咖啡。
相較於美國西雅圖起家的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藍瓶咖啡來自美國舊金山,被視為美國第三波咖啡浪潮的代表,有「咖啡界的蘋果」美譽。
相較於第一波大量生產的淺度烘焙美式咖啡、第二波由星巴克等咖啡連鎖店帶起的深度烘焙風潮,第三波咖啡浪潮指的是,消費者開始對於咖啡產地、加工技術和烘焙方式有了關注與要求。
被視為「追求咖啡的靈魂」的藍瓶咖啡,選擇了東京作為海外第一站,不但象徵著歐美咖啡企業對亞洲市場的興趣,也代表日本成熟的咖啡文化獲得注目。
「日本的服務品質是世界頂尖,因此我們希望能把在日本學到的東西,應用在美國的分店,」藍瓶咖啡創辦人費里曼(James Freeman)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他自己本身也深受日本咖啡達人精神的影響。
日本一直是僅次於歐盟、美國的第三大咖啡進口地區。廝殺激烈的咖啡市場,近年來出現獨立咖啡店消退、連鎖店成長的趨勢。最大的本土咖啡連鎖店「羅多倫咖啡」(Doutor Coffee)在日本擁有一一○六家店,排名第二的星巴克則有一○三四家店。
日本也是星巴克第一個海外市場,在進入日本的第十八年,過去持有日本星巴克四成股份的美國總部,去年九月宣布收購日本星巴克所有股權,因為日本星巴克的門市獲利全球第一。
亞太市場已經連續二十季成長,星巴克在三月下旬開出亞太區第五千個店面。當星巴克三月十八日在西雅圖舉行年度股東會,執行長舒茲(Howard Schultz)在台上宣布二○一四年星巴克各項營收、獲利的財務數字都創下歷史新高,並且提出新一年度的七大策略時,操盤亞太區的卡爾弗(John Culver)即是報告展店與營運成長的負責人。
「上海是全球星巴克最多的城市,在印度我們與當地最重要的塔塔集團合作。未來五年,亞太區將展店到一萬家,平均每六個小時,就會在全球開出一家星巴克,」當卡爾弗對著台下三千位股東如此說明時,掌聲和歡呼甚至超過了舒茲宣布今年獲利數字的那一刻。
台灣 精緻,每家咖啡店都自有主張
當全球目前擁有兩萬兩千家店的咖啡巨頭,在亞洲攻城掠地;在武漢經營五家獨立咖啡館的王森,也悄悄來到台北,開了間不到二十個座位的小咖啡館「餘波未了」。
問他為什麼要穿越九百公里來台北開咖啡店?「喜歡台灣的精緻,就算隨便走進街角的一間咖啡館,都不會有差的品質,自家烘焙咖啡的多,每家咖啡店都有主張,」王森觀察。
四十七歲的王森,八年前開始在武漢經營小咖啡館,最多曾同時擁有十六家不同特色的咖啡店。他在微博擁有眾多粉絲,二○一二年出版了《只想開一間小小咖啡館》,暢銷近三十萬冊。兩年前第一次來到台北,他就愛上了這裡的咖啡文化,兩年內來了台灣三十八次。
「中國年輕人也嚮往小確幸啊,不是誰都要成為小米或阿里巴巴,」王森成立的「參差咖啡夢想學校」已培訓近千位學員。他鼓勵學生回到二、三線城市的家鄉,從小咖啡館做起,想上課的人還得提早半年才報得上名。「中國的咖啡時代,才剛剛正要開始呢,」王森說。
韓國 韓流陪你喝咖啡,賣進美國
在首爾「咖啡陪你」(Caffebene)的十四樓總部辦公室裡,四十七歲的執行長金善權四個小時前才剛從倫敦回來。「最近也在巴黎、羅馬等地做市調,希望能進軍歐洲市場,」他說。(見九十二頁)
全球已有超過一千五百家分店,笑容溫和的金善權其實是個急性子,公司內部有個「限時決定」的不成文規定,所有簽呈一律在三十六個小時內解決,即便在他每個月出國巡查海外市場兩次的狀況下也不例外。
就像近年來風風火火襲捲亞洲市場的韓流一樣,韓國連鎖咖啡品牌也來勢洶洶,靠著明星代言、與韓劇拍攝場景結合,包括咖啡陪你、Hollys Coffee、A Twosome Place等,都走出韓國,在亞洲、甚至美洲、中東等地開設分店。
而當成立短短五年、在韓國有八百家分店、市場呈現飽和狀態時,二○一二年,金善權決定讓咖啡陪你這個韓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跨出本土。第一個選擇的戰場,竟然不是已經瘋迷韓流已久的亞洲其他國家,而是美國紐約。
「敵軍大本營是最好的學校,」金善權告訴《天下》,他至今記得當時美國《時代》雜誌還說,亞洲國家竟然要來美國賣咖啡?「咖啡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美國的了?只不過他們行銷做得好,商業又發達,才誕生了星巴克,」在韓國的成功給了他信心,反正世界太錯綜複雜,正好可以讓人無畏地嘗試挑戰。
咖啡陪你至今投入八五○萬美元在美國市場,開了三十二家店,尚未獲利,「但至少已經讓美國人也喝喝我們韓國的咖啡,」金善權從未放棄擴張展店的企圖心。
不種咖啡的韓國人,靠著連鎖經營把品牌帶出去;而專種咖啡的越南人,卻是忙著登上咖啡出產國的后座。
越南 出口市佔飆漲兩百倍,世界第二大
過去二十年,越南在全球咖啡出口市佔率從○.一%,躍升至二○%,不但超過傳統的咖啡大國哥倫比亞,甚至緊追在巴西之後。在巴西因氣候而歉收的年頭,越南甚至能夠一舉超越巴西,暫居咖啡龍頭。(見九十八頁)
而越南咖啡產業的成長引擎,九九%來自種植面積小於五公頃的小農。猶如土地湧出的黑金,咖啡也成為改變越南經濟、脫離貧窮線的關鍵。
和東亞國家飲用咖啡的習慣不同,加上煉乳融合苦味而強勁的越南咖啡,是越南人談生意、談戀愛、談是非的最佳良伴。受到法國殖民六十多年的影響,八百萬人口的胡志明市,有超過六千家咖啡店,密度之高,比台北的便利商店還多。難怪越南的人均咖啡消費量也不比台灣少,每年還以一○%的速度增長。
事實上,也不知是誰附和了誰,愛咖啡的人堅決認為,這顆小小豆子曾盡力烘焙出人類文明史。
當咖啡在英國出現,便掀起國家爭霸與征服世界的意志;法國大革命,在攻陷巴士底監獄前,正是在咖啡館誓師。
而當咖啡由威尼斯商人引入歐洲後,隨即成為十七世紀城市文化的象徵。二十世紀初,文人、學者聚集咖啡館,空氣中的香氣,伴隨咖啡成為知識傳播、辯論公共議題的時尚飲料。
二十一世紀,咖啡成為全球化文化的代表,達到熱潮巔峰,沒想到亞洲咖啡消費量超越全球,躍為五大洲之冠。
這杯人們習以為常的咖啡,是經過一系列歷史、經濟和社會發展才到達每個人手中,它和酒精類似,是一種被社會普遍接受的興奮劑。這個被紀登斯形容為「卓越超凡的全球化現象」,毫無疑問地開啟了咖啡市場的龐大商機。
而這一波亞洲咖啡浪潮,加不加糖,都會是甜的。(英文版同步上線www.cw.com.tw/english;4/6 The China Post)
----------
認識兩種咖啡豆
到底什麼是阿拉比卡?
什麼是羅布斯塔?
咖啡豆主要分成阿拉比卡咖啡和羅布斯塔兩種,全球種植面積大約是九比一,但越南剛好相反,九成五種的是羅布斯塔。
阿拉比卡所含的咖啡因大約是1%至1.5%,羅布斯塔則高達1.6%至2.7%。
阿拉比卡風味比較滑順,但容易受咖啡植物疾病「葉鏽病」侵襲。羅布斯塔較苦、連蟲都不愛吃,種植相對容易。
羅布斯塔第一次被發現,是在剛果。「羅布斯塔」在剛果話裡,就是「強壯」的意思。
在咖啡產業裡,羅布斯塔主要供製作即溶咖啡時摻入提味用。(陳竫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