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現本土寨卡病毒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籲孕婦勿前往當地

@ 2016-08-28

新加坡首現本土寨卡病毒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籲孕婦勿前往當地

新加坡出現首宗本地寨卡病毒感染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周六指正密切監察事件,呼籲市民外遊期間要採取防蚊措施和安全性行為,而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士則不應前往受影響地區。

當地衛生部門指患者是一名47歲馬來西亞女子,由於她最近並無到訪有寨卡病毒的國家,相信是本土感染。患者前日起出現發燒、出疹及結膜炎,周五到醫院求診後被轉介至病毒中心,周六確診感染寨卡病毒。患者現時留院觀察,情況穩定。

本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正密切監察事件,呼籲市民在外遊期間時要採取防蚊措施。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士應避免前往。至於病人有否來港,衛生防護中心正與新加坡衛生部門跟進了解個案詳情

另外,本港出現首宗寨卡病毒傳入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表示,38歲外籍女患者需按中心建議避免懷孕至少半年,中心會為她及家人進行醫學監察。食物及衞生局署理局長陳肇始表示,不排除再有零星輸入個案,最重要做好防蚊工作。該名女病人於醫院隔離1日後出院,因血液中的寨卡病毒一般會在病人發病後5至7日內消失,當局再抽取她的血液和尿液化驗,已對寨卡病毒呈陰性,相信她出院後被蚊叮咬也不會有傳播風險。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首次發現,一名沒有病徵的男患者,透過性行為將病毒傳播予性伴侶。專家指有關情況屬罕見,可能因患者血液及體液中的病毒量較少,故沒有病徵。疾控中心維持建議從疫區返國者,即使沒有病徵也應於兩個月內使用安全套。醫學界已知寨卡病毒可存在於受感染男子精液兩至三個月,並可透過性行為傳播;計劃孕婦或孕婦若受感染,胎兒有機會出現小頭症。不過有八成寨卡患者沒有病徵。

美國至今有21宗透過性接觸傳染的寨卡個案,美國疾控中心首次發現,一名馬里蘭州男子曾到爆發寨卡病毒的多米尼加共和國,在當地及返國後沒有病徵。他返國後第10日及14日與女伴發生性行為,沒有使用安全套。第19天該女子確診感染寨卡,該男子接受血清測試證實有寨卡抗體,原來他於多米尼加曾被蚊子叮咬。因該女子沒有外遊紀錄,故相信是透過性行為感染。第31天該男子的精液樣本測試未發現寨卡病毒基因。

專家相信今次個案罕見,暫時不需改變使用安全套的建議,即雙方或其中一方從疫區返國,應於兩個月內使用安全套;確診男子應使用安全套半年。另外,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由母體感染寨卡的女嬰,今年6月底出生至今沒有小頭症病徵,當地醫生無法解釋。不過她視力不良及大腦鈣化問題,而寨卡可令嬰兒有發展延緩、智力障礙、失聰及視障等,醫院需密切觀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