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此強大,但內部一民族五個州要求獨立,國名都想好了

@ 2016-08-27

曾經一些印第安人部落是屬於美利堅合眾國的額,還有一些部落是美國的鄰居,可實際上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很友好,甚至矛盾重重。

歷史問題——在北美土地上有一塊巨石,上刻著:This is Indian land(這是印第安人的土地)。

歐洲的殖民者最開始來到北美時,這裡的印第安人還是處在一種比較原始的狀態,尚未開化,所以他們和其他來自歐洲國家的人無法融合在一起,這大概算是矛盾的萌芽。印第安人本性淳樸,友善好客,一開始對於遠方來的客人是非常歡迎的,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些「客人」來訪的目的是與自己爭搶資源,而且到來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原本待客的食物變成了對敵的武器。

其實法國人和荷蘭人與印第安人沒有什麼大矛盾,因為他們更願意通過和印第安人的皮毛生意獲得利益,而不是通過戰爭,但是英國卻荒唐的認為開發北美是上帝對印第安人的恩賜,他們應該笑著接納才對,所以他們更願意直接控制和掠奪印第安人。天知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開發了北美的同時給印第安人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美國的教科書里有「北美開發史」的內容,但是說白了,這其實就是印第安人的血淚史。不過印第安人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在報償無良的殖民者的傷害之後他們奮起反擊,甚至在美國成為邦聯國家後能夠威脅他們邊界的安全。

曾記得在2007年12月20日,一些印第安部落撕毀了曾經簽訂的條約宣布退出美國,並且自己建立了國家——達科他國(這其中包括內布拉斯加、南達科他、北達科他、蒙大拿、懷俄明五個州的部分地區),他們四處奔走希望為自己的獨立爭取支持,還歡迎周邊地區的人踴躍加入他們。敢於直接反對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這個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想要拿到綠卡的國家,他們真的很厲害。

與英聯盟

最初在北美進行獨立戰爭的時候,印第安人並沒有參加,因為雙方無論誰輸誰贏印第安人得到或者失去的東西都差不多,所以他們站在了中立位置。可是英國人準確的知道他們的弱點,就用他們對殖民者的憤恨和對火藥的依賴來拉攏他們,結果一部分印第安人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英國人的聯盟,時不時的去攻打殖民者,在一定程度上給獨立運動造成了影響。

印第安人驍勇善戰,還不乏英明能幹的首領,所以他們讓華盛頓很頭疼。像莫霍克人領袖約瑟夫·布蘭特就是一位傑出的領導者,他曾經在英國留學,頭腦里儲備了大量先進的知識,經常帶領他創立的易洛魁聯盟打擊殖民者。華盛頓一方也不甘示弱,命令約翰·沙利文帶領遠征軍軍隊進行反擊,攻勢猛烈甚至不給印第安人喘息的機會。

當然,在雙方的對戰中,沒有分出誰輸誰贏,因為雙方都各有傷亡,其實任何戰爭都是這樣,輸的一方固然輸了,可是打敗對方的人真的就贏了嗎?在打倒對方的同時自己付出的代價真的值得嗎?人們永遠都是追求勝利,卻沒有人真正想過勝利或者失敗的意義。

炮灰與內戰

印第安人也許並不是多麼強大,但卻是北美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所以無論英國人、西班牙人北美殖民者還是其他力量都想要拉攏印第安人,而不同的印第安部落又因為自身的利益和不同的力量聯盟,看上去好像是各取所需,但實際上印第安人不過是炮灰罷了。當戰爭陷入僵局,印第安人急需救援的時候,他們所謂的盟友並不會冒著削減力量的危險去營救他們,而是眼睜睜看著他們被圍攻,所以戰爭結束後印第安人的死傷是很慘重的。

更令人憤怒的是,在戰爭結束開始和談的時候,戰爭的重要參與者印第安人卻並沒有被邀請參加,所有人選擇性的忽視或者說遺忘了他們,然後將他們應有的土地劃給美國。

鑒於以上種種原因,北美戰爭結束了但是北美和印第安人的戰爭卻沒有結束。印第安人不甘心自己的領地被侵占,自己的權利被掠奪,蓄意報復,英國賊心不死,暗中給一些印第安人提供武器並且鼓動他們反對美國的統治,還有一些部落收到了西班牙給他們提供的武器······在印第安人和一些歐洲國家的「不懈努力」下,他們終於成了美國的心腹大患,讓美國時時都感覺到來自印第安人的威脅。

白人入侵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威脅,但是在一具具流血的屍體被掩埋之後,印第安人反而去威脅入侵者的安全了,生活真的是充滿戲劇性啊······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关文章